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G20領袖開會不到4小時 取得共識有難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2 14:13:22  


 
  看點二:峰會成果究竟如何

  對於倫敦峰會,人們曾充滿期待,但在峰會前夕,所有期望都已大大降低。

  峰會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最初曾宣稱倫敦峰會將是“新布雷頓森林會議”,但現在看,這次峰會與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幾乎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在1944年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舉行的那次會議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齊聚一起,確立了戰後國際貨幣與金融秩序。

  而在倫敦峰會召開前,多國領導人仍在不斷爭吵。法國總統薩科齊已經威脅說,如果法國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他將退會;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首的歐盟強調加強金融監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英國首相布朗則力推新的全球經濟刺激計劃。各國之間的分歧顯露無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峰會召開前的最後時刻,各國已經意識到了妥協的必要性。美國承認其盟國不會支持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歐洲國家也不得不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問題上讓步。分析人士表示,倫敦峰會“幾乎肯定無法實現去年華盛頓峰會確定的一系列重大目標”。

  不過,在爭吵的同時,各國領導人也開始宣揚他們達成的有限共識,包括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入更多資金,對對衝基金和避稅天堂進行更嚴格監管。對密切關注峰會的經濟界而言,需要的或許正是這種正面的消息。如果不能在重大議題上取得實質進展,那麼,至少也會在某些具體議題上達成一致,以向世界傳遞信心與合作意願。

  看點三:峰會之外的峰會

  就在峰會召開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以一番驚人言論再次登上世界媒體頭條,他威脅要退出倫敦峰會。對此,法國國際戰略關係學會經濟與國際事務專家馬特裡表示,薩科齊的威脅不只是表演,“如果有必要,他會中途退出峰會——威脅是一種從對手那裡取得更多讓步的常用手段。”

  “即使他沒有像威脅的那樣退會,”馬特裡說,“他也會贏得支持,不僅是在法國和歐洲,在那些希望採取激烈改革措施的發展中國家也一樣。”

  分析人士認為,薩科齊的威脅是在提醒布朗,“停止遠離歐洲而與美國站在一起,否則,法國將毀掉這場對關係到布朗政治聲望的峰會。”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布朗一直試圖在全球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扮演領導角色,此次峰會則是他恢復自己聲望的一個關鍵機會,但目前來看,前景並不明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胡錦濤出席G20、中美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