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諾獎學者:中國仍韜光養晦 避免讓美國傷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31 15:19:50  


 
  斯蒂格利茨:這個新系統是建基於一種已得到IMF(國際貨幣基金)認可的措施,即可給予有需要的國家雙倍的“特別提款權”(SDR)。在這個情況下,各國毋須再積累無謂的外匯儲備,而可以把多餘的資金用作投資,從而增加消費需求。

  問:中國近來提出建立一個“非美元”的國際儲備體系,這是否代表她在經濟外交政策上,正採取一種新的、更加進取的立場?

  斯蒂格利茨:我認為中國早已在擔當一個更積極的角色,這一點反而往往被低估了。例如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對非洲國家作出大量援助,以及計劃收購澳洲力拓集團(Rio Tinto,全球最大礦產公司之一)等,但他們卻不知道,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批出的非洲工程合約中,絕大部分都是被中國企業投得的。

  中國的競爭實力非常強,並且打算擔當“發展中國家代言人”的角色,但是卻盡可能地採取懷柔、非衝突性的手段,目的是為了避免傷美國的心。因為美國人現在經常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儘管中國人本身往往不是這麼想。

  問:你剛從中國訪問回來,那兒的經濟現在怎麼了?

  我認為他們把事情運作得非常好(running things very well)。中國的救市計劃比我們(美國)龐大和深入得多,而且中國的金融市場沒有我們所面對的問題。

  斯蒂格利茨1942年生於美國,年僅26歲就被耶魯大學聘為正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他是公認的公共經濟學領域最著名的專家,學術成就奠基於以數學模型駁斥所謂的“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證明了市場資訊往往是不夠完善的,因此對市場投放無限信賴將導致災難。他同時是世上最流通的普及經濟學教材的作者,多部著作都有中文譯本面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胡錦濤出席G20、中美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