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國民黨如何面對民心流失的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9 09:18:55  


  中評社台北3月2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在新黨候選人姚立明的擠壓下,台北市大安區的“立委”補選,雖仍由國民黨摘下這席,但蔣乃辛只小勝民進黨周柏雅不到一萬票,贏得相當窘迫。半月前苗栗敗選的教訓,這次大安區的艱苦戰役,都是地方公民透過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不滿,馬政府不能不繃緊神經。

  社論指出,在所謂的“藍軍大本營”,昨天這樣的戰果,國民黨毫無開懷稱勝的理由。去年李慶安在大安區拿到九萬九千多張票,而蔣乃辛這次只取得四萬六千票,整整流失了五萬三千票。相對的,周柏雅只較上屆的羅文嘉減少一萬一千票;若考慮昨天的低投票率,綠營在大安區的“鐵票”,顯然比藍軍穩固、忠實得多。國民黨必須從這流失的五萬多票,看到民心的向背流轉。

  文教區的台北市大安區,選民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頗為整齊,過去投票行為被歸類為“泛藍鐵票區”。但從這次投票結果,可看出選民對揹負“藍軍鐵票”的標籤已感到至為厭煩,也因此,除了有近萬張選票轉投姚立明,其餘的人則根本“拒絕投票”,表達他們拒絕再為藍軍背書的立場。

  不到四成的投票率,選民表達了幾個態度:一是對國民黨及李慶安在處理雙重國籍事件上欠缺誠實磊落的抗議;二是對馬政府施政優柔寡斷的不滿;三是向國民黨鄭重聲明:他們是中間選民,而非藍軍可以予取予求的鐵票。

  社論說,值得注意的是,姚立明打著扮演活絡藍軍的“鯰魚”角色參選,原被視為藍軍選民如何面對“分裂的藍營”的再度考驗。結果顯示,選民似未陷入太嚴重的兩難掙扎,多數投票者選擇跟隨主流,輕鬆迴避了過去多年因分裂投票導致雙輸的痛苦經驗。試想,姚立明在舞台上有眾多媒體名嘴支持,而蔣乃辛卻不是一位特別亮眼的地方型議員,昨天姚立明若再多拿一萬多票,就可使藍綠輸贏易位。但大安區選民雖想給馬政府一點教訓,卻無意讓政治作大幅的翻轉,這也是昨天選舉最微妙的結果:警告了執政黨,卻沒讓不思反省的綠營得意。

  這次在大安區的萬票小勝,接續上回在苗栗的千票險敗,對國民黨是連續兩記警鐘。在苗栗,若不是提名根本漫不經心,怎麼會激起地方民眾那麼大的憤怒?在台北市,若非李慶安事件處理不當,馬政府施政又太讓人失望,怎麼會在一個首都文教區出現低於四成的失望性投票率?看到藍軍大本營的冷感,客家鐵票區的倒戈,國民黨對接下來的縣市長提名還敢掉以輕心嗎?

  漁民捕獲的沙丁魚,因生性平穩安靜,往往在歸途即成群死亡。若在魚群中放進一條性好衝撞的鯰魚,沙丁魚因提防“異類”而變得警覺,反而存活下來。國民黨贏得大安區補選,其實該感謝姚立明這尾“鯰魚”,喚起它在競選過程保持高度警覺。從這個角度看,姚立明雖未當選,但他的鯰魚階段任務應該是成功了。

  社論指出,接連兩次補選皆僅四成的投票率,反映選民政治參與熱情的衰退,也顯示台灣政治日漸喪失召喚人民的力量,這對即將就職屆滿周年的馬英九而言,應該深引為警惕。尤其扁家弊案偵辦經年,司法進展卻諸多裹足不前,正義無法伸張,政黨輪替的意義逐漸模糊,在在挫折人民的期待。這種對政治由熱切變為無力、再轉為失望的情緒,正在四處蔓延。以綠營對扁家弊案的缺乏反省,藍軍在大安區和苗栗的地盤都如此不穩,其中的人心變化,執政者還不知原因何在嗎?

  吳伯雄評論這次選舉說:在勝利的後面看到危機。國民黨應聽到五萬個大安區選民發出怒吼:沒有作為,就沒有鐵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