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8日電/被視為國民黨“第二張骨牌”的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國民黨總算是挺住了!所謂“第二張骨牌”並沒有倒下,問題是:選戰打得如此膽顫心驚,原因究竟是什麼?
中時電子報分析報道,這場大安區“立委”補選,在籠罩台北市上空的淒風苦雨中進行。相對於投票前夕藍綠政黨菁英與名嘴拚場的激情演出,二十八日的投票,水波不興,投票率冷得讓人不敢置信。
不管什麼棄保與制衡、也不理會誰是啦啦隊,反正就是激不起選民投票的熱情,大安區合格的選民逾二十四萬,但去投票的人不到十萬,其他人───或許該問:台北人都到哪裡去了?
國民黨是贏了,但選民的冷漠加上低投票率,卻讓國民黨的危機浮現。
以台北市大安區而言,這塊選區幾乎是台灣“菁英中的菁英”,不只選民素質高,藍綠政治菁英也大聚居在此。在2008年第一次“立委”減半的選舉中,大安區選民有66.8%把票投給李慶安,投給民進黨的羅文嘉有32.4;同年三月“總統”大選,馬蕭在大安區拿下68.5%選票,民進黨的謝蘇則有31.4%。
基本上,台北市大安區選民的投票行為傾向藍軍,藍綠的政治版塊是:二比一。
由本次選舉結果可以看出,大安區長期作為國民黨的大票倉、鐵票區,然而,由於選情的爆冷,加上藍綠得票率的趨近,顯示這個長期屬於國民黨的鐵票倉,似乎生鏽了,過去長期傾向於藍營的選民,對於藍營的政治人物與訴求,感覺似乎鈍化了。
贏一票也是贏,國民黨確實是贏了,但是贏得膽顫心驚。選舉結果顯示,選民對民進黨仍然還“不放心”,但為何選民會對國民黨會如此冷漠?也許不是對蔣乃辛的問題,是選民對國民黨的執政“不安心”。
關於選舉勝負,可以分析的因素當然很多。對國民黨而言,由於馬政府輸掉了執政後的第一場選戰“苗栗“立委”補選”,也許是擔心“第一張骨牌”效應發酵,使得今天這場大安區“立委”補選,從馬英九“總統”以降的國民黨府院黨高層,全部都站台力挺。
很幸運地,雖然嚇出一身冷汗,但國民黨的“第二張骨牌”總算沒有倒下,只是政黨版塊已大幅縮小,這當然是警訊。
對民進黨而言,雖敗猶榮,甚至頗有斬獲,今天這場選戰結果算是小輸為贏。值得注意的是,在藍綠“政黨對決”的氛圍中,所謂“第三勢力”的政治空間,似乎仍然不大。
不管如何,這場台北市大安區選舉總算平和落幕了,選民用手中的選票表達了最真實的民意;總是如此,選舉的結果,有人歡樂有人愁,當然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不過,這就是台灣的民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