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北亞形勢晴雨錶 中朝邊境成外國記者冒險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3 10:58:34  


鴨綠江畔正在巡邏的朝鮮士兵。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在中朝邊境上,鴨綠江、圖們江、丹東、集安,這些熟悉的名字因為半個多世紀之前的那場戰爭早已鐫刻在了世界的記憶中。如今,這些承載中朝友誼的地方,卻成為境外記者製造涉朝新聞的冒險園。

  外媒關注鴨綠江兩岸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江水碧綠,山峰延綿。初到鴨綠江畔,很難想像這一彎平靜流過的江水就是中朝兩國的邊界線。“丹東和對面的朝鮮新義州,雖然相隔只有一座鴨綠江大橋,卻是兩個遙遠的世界。”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佐藤講述起他遊覽鴨綠江的感受。

  “對面朝鮮山上只有光禿禿的石頭,而丹東這邊山上樹木密密麻麻,沿岸葡萄園一望無邊,工廠的煙囪矗立,特別像我的家鄉靜岡。”佐藤注意到了鴨綠江兩岸自然景觀的差異,朝鮮近十年來糧荒不斷,山上的樹木也被砍伐掉種上了莊稼,如今卻只剩下了光禿禿的山梁。

  夜晚的鴨綠江畔,也難以回歸平靜。江邊烤魚的香味隨風迎面撲來,商販們的叫賣聲也不絕於耳,朝鮮的錢幣、印有金日成頭像的宣傳畫冊和朝鮮族服飾則是旅遊者的必選紀念品。而讓佐藤峻彥印象最深的是“丹東這邊是不夜城,對面新義州卻只有星星點點的亮光”,他還轉引中國導遊的話說,“那些亮光的地方安置有朝鮮領袖金日成的銅像,那是絕不可以熄燈的地方”。

  佐藤時常給日本一些媒體寫一些關於朝鮮的報道,在他的眼中,鴨綠江隔出了兩道風景,“一邊是平房裏面帶菜色的哨兵,一邊是現代化的攝像頭”。
  
  境外記者日韓居多

  “我們最火的節目是沿江漂流,保證你可以最真切地感受朝鮮風情。”丹東一家旅行社的金哲女士在電話裏記者推銷起旅遊項目。所謂的“沿江漂流”就是乘坐快艇沿鴨綠江的中國一側疾行,十幾公里大概只需要花費五六十元人民幣,而這筆費用卻要超過一個朝鮮人的月收入。

  金哲還透露,每年該旅行社都要接待許多境外記者。“這些國外記者對什麼都好奇,總是問個沒完沒了,相機也不停地拍。對他們來說,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變成大新聞登上報紙。”無疑,中朝邊境已經成了海外媒體管窺朝鮮的“門縫”。然而,一些外媒就把在這個“門縫”裏看到的零星的表面現象,進行想像和歪曲演繹,製造出一條條所謂“新聞”。

  韓國《朝鮮日報》3月17日一篇題為“朝鮮嚴打情報外泄,中朝邊界首當其衝”的報道主要來源於中朝邊境地區。該報道稱,朝鮮從年初就停止一切華人和親戚對平壤的訪問,把旅遊目的地限定在新義州一處。而在朝鮮邊境地區與外界聯繫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很有可能被沒收筆記本電腦或手機,並被指控為間諜而遭到逮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