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郵:中國採購世界戰略資源 可能遇到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19:58:23  


2月25日,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左)和德國經濟部長古滕貝格在柏林德國工業聯合會總部舉行的“中德貿易投資論壇暨採購項目簽約儀式”上交談。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過去一個月,中國企業大舉採購海外自然資源,其中不乏像石油、天然氣等戰略性資產。《華盛頓郵報》報道認為,部份政府往往會因為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把戰略資源的資產賣給中國企業。文章摘譯如下:

  金融危機催生“全球大特賣”,中國企業在過去一個月進行大規模的採購行動,在伊朗、巴西、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及法國買入約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重要資產。

  這一系列的交易使中國能夠鎖定石油、礦產、金屬及其他戰略資源的供應,以滿足中國持續發展。這一系列合約影響深遠,改變了全球金融的佈局,攪動了能源巿場,令美國以及其他爭奪這些資源的國家感到憂慮。

  幾個月前,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採購行動仍充滿疑慮。時至今日,世界上許多銀行都不願意,或不能夠對崩盤的企業提供借貸,但富有的中國成為推動貸款及投資的原動力。

  2月12日,國營企業中國鋁業公司,與世界第二大的礦業公司澳大利亞的力拓集團(RioTinto)簽訂195億美元的合同,使中鋁在該公司的持股量增加一倍。

  2月17-1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及委內瑞拉簽署合同,分別貸款250億美元及4億美元,以換取長期石油期應。2月19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巴西石油公司簽署相似的合同,以100億美元貸款換取石油。

  3月14日,伊朗宣佈與中國財團簽署價值32億美元的合同,中國將幫助伊朗開發波斯灣海床下的天然氣田,據悉,該氣田的蘊含量佔世界總量的8%。

  儘管國際資金流動明顯下降,但中國仍對外進行大規劃的投資。

  根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字顯示,2008年,中國在海外合併和收購的資值總值為521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163億美元,如果中國繼續增加對外投資,2009年中國對外投資的總額將會是2008年的一倍。

  然而,2009年至今,全球的合併及收購總額下降了35%,只有384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在海外的合併及收購總值為1862億美元,而日本則是743億美元。

  中國媒體表示,是次的收購熱潮是百年一遇的機會,分析人士則以1980年代的日本相提並論。

  巿場研究及分析公司“我的鋼鐵網”(Mysteel.com)研究主任徐向春表示,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投資及收購在海外的礦產資源是十分合理。日本在全盛時期也會這樣做。

  中國企業不單在這金融危機中得到利益,它們亦有幫助其他的國家。中國政府幫助其盟友,如慷概地向牙買加及巴基斯坦提供借貸。

  中國商務部亦為企業安排了考察活動,讓中國企業到外企參觀。2月25日,商務部長陳德銘帶領著90名行政人員,與德國、瑞士、西班牙及英國簽署了總值超過3320億美元的合同。

  中國商務部表示,將會擴大採購行動,詳情雖然仍在計劃中,但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將可能成為下一團的目的地。其中,外國的汽車工業也可能在中國收購清單的列表之上。

  然而,《華盛頓郵報》認為,美國很明顯不會在中國企業的採購名單之上。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試圖購入尤尼科公司(Uncoal)遭遇障礙,美國國會議員關注中國的收購行動,會讓中國能控制部份美國石油,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影響。許多中國投資者仍然不能忘記這件事件。

  中鋁在澳大利亞的收購行動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主席熊維平對此表示關注。他保證,中鋁不會改變力拓集團的管理及商業戰略,也不會大舉收購力拓的股份。熊維平強調,此次交易不會令任何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受到控制。

  北京大學研究能源的學者查道炯表示,外國人會查問這些企業的舉動是否政府的指示。美國可能會誤以為全部中國企業都是國營或與直屬政府,因而遭受歧視。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