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信報:美國仍獨攬話事權 中國不應注資IMF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6 10:11:06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香港《信報財經新聞》今天社評說,一如所料,上周末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無功而還”,會後發表的公報泛泛而談,與會者“一致認為應採取一致行動恢復全球增長和支持放貸,同時加強全球金融體系的改革”,但到底如何達致上述目標,公報內並沒有詳細交代,看來下月召開的二十國首腦峰會也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主持上周末會議的英國財相戴理德上周五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對二十國集團會議提出了三項要求—刺激需求、改革金融監管的國際體系,以及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源(即增資)。很明顯,上述三項要求中,美國、歐洲和新興經濟體(主要是金磚四國,即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各有思量,甚至對如何拯救當前危局的措施也有分歧—歐洲反對繼續利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並要求加強監管金融體系,這些訴求皆為美國“婉拒”,至於新興經濟體制則希望在重整未來的金融秩序時能夠增加發言權,故此在二十國集團會議的聯合公報發表前,“金磚四國”先行發表了另一份聲明,提出她們的要求。

  社評說,歐洲國家反對繼續以財政注資救經濟,除了擔心財赤衝破歐羅區赤字不應超逾GDP百分之三的規定外,法國、德國等歐盟主要大國一向力主必須徹底清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確保銀行有能力重新借貸,而且必須構建更嚴格的金融監管,避免災難再次發生。歐洲國家的立場得到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支持,他在上周五二十國會議召開前表明,如果不能先解決銀行業的問題,規模再大的刺激方案也難取得效果。至於美國的立場,至今僅得日本認同,但事實勝於雄辯,日本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多年來都沒有改善,單靠政府不斷投資和央行減息,經濟依然死氣沉沉,日美同一鼻孔出氣,令人對美國的復甦前景不敢樂觀,反而重蹈日本“沉淪十年”覆轍的可能性大增。

  二十國會議唯一的共識,是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預料“新供款安排”的資金規模將從現階段五百億美元增至五千億美元;美國也同意,國基會應增加參與國,納入更多二十國集團的成員。美國支持向國基會增資,主要是希望在應對當前世界經濟下滑時,可以加強多邊行動,由國際攤分拯救出事國家的責任,毋須美國承擔太多;此外,透過國基會向其他國家“放水”,等於以財政刺激經濟的手法可推廣至其他國家,跟美國的主張不謀而合;至於歐洲的目標更直接—國基會增資之後,才有足夠力量向東歐國家借貸,協助東歐應付經濟衰退;事實上,國基會現在正向烏克蘭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提供大量貸款,歐洲急待各國向國基會注資,以避免“東風西漸”—東歐國家的經濟危機蔓延至西歐,甚至衝擊歐羅的地位。

  社評說,據美國財長蓋特納在上周表示,按照國基會的專家建議,各國今年刺激經濟投入的資金應達到GDP百分之二,美國無力支援其他國家,唯有呼籲各國合力奉獻。但是,有能力“供款”的國家,又怎會無私捐獻而又不能相應增加話事權?在布什政府年代,國基會曾經成為主要監控成員國匯率政策的工具,中國就曾吃過不少苦頭。美國既要其他國家注資,減輕自己的負擔,如果仍然獨攬國基會的話事權,注資建議很難得到其他國家認同。

  國際金融市場仍然流行著全球不平衡理論,即美國消費過度,而中國儲蓄過多,是造成當前危機的“主因”之一,這種說法,形同指中國是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世事何其荒謬?如果無法在國基會增加話事權,中國是斷無理由增加注資的。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