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瞄準內部分歧 奧巴馬欲拉攏塔利班“溫和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9 12:29:00  


 
  美國進步研究中心阿富汗問題專家魯本.布里奇蒂認為,阿富汗境內武裝人員的作戰目的各有不同,並不都是為了推翻阿富汗政府或者打敗美軍。

  《紐約時報》援引一名北約官員的話報道,對於一些低級別塔利班成員來說,他們攻擊北約部隊的原因可能只是這些部隊未經允許便進入他們村莊,或者是塔利班指揮官支付了一天價值20美元的戰鬥酬勞。 

  “更為重要的是,(塔利班內部)存在的分歧可以加以利用,”布里奇蒂說,“但只要我們(美國)採納‘所有人都是我們敵人’的立場,我們就將失去利用這些分歧的機會。 

  利弊爭論難消

  雖然美國軍方和政府官員以多個理由來解釋奧巴馬可能伸出的“橄欖枝”,但仍有部分人士質疑這一策略在阿富汗是否可行。

  首先,尋找可以拉攏的對象成為難題。《紐約時報》說,阿富汗武裝組織眾多、暴力叢生,確定拉攏對象範圍以及通過何種途徑接觸他們,對美軍指揮官都是不小挑戰。即使美國最終決定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塔利班成員也可能更願意與阿富汗政府官員談判,而非美軍。

  其次,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國務院南亞問題專家丹尼爾.馬基認為,美軍在伊拉克拉攏武裝人員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阿富汗戰場。 

  “阿富汗的部族結構與伊拉克不同,”他說,“如果你與一個人達成協定,你並沒有和這個部族人達成協定。如果對話能分裂你的敵人,那可以去對話;但如果對話只是在給敵人喘息機會,最好不要去對話。” 

  《紐約時報》報道,駐阿英軍2007年通過援助等手段成功拉攏塔利班地方指揮官毛拉.薩拉姆,後將他樹立為英軍“橄欖枝”策略的榜樣。 

  然而,對於薩拉姆脫離塔利班所帶來的影響,各方迄今仍爭論不休。英軍將他推為赫爾曼德省穆薩堡區行政長官後,薩拉姆在當地並不受歡迎,居民抱怨他腐敗不堪,經常向有求於他的人索要賄賂。 

  就連奧巴馬在訪談中也承認,阿富汗比伊拉克“更複雜”,伊拉克經驗並不一定能帶來同樣的成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