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宗教界理當發揮優勢,為國分憂,‘重民生、促和諧’。”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普法關於《大力引導宗教界融入社會參與興辦養老事業》的提案體現著宗教界人士對於國家形勢的極大關注。
在提案中,普法寫道:“積極參與興辦養老公益事業,建設以老人贍養為主的專業養老機構,使老有所養、老有所學、病有所醫、死有所安。”
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民生、促和諧”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把握的四個原則之一。這引起了兩會宗教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他們紛紛表示,宗教界應該發揮獨特優勢,做好“心靈環保”工作,促進國家和諧,民生改善。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代總幹事金蔚說,中國多宗教並存、擁有1億多信教群眾。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宗教界人士願意,也可以在改革轉型、人群利益格局調整中,利用積極因素撫慰人心,構建和諧社會。
“宗教信徒中,有企業家等各類社會人士,我們可以教誨形式鼓勵倡導,間接促進其發揮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譬如最近關注就業難的問題,我們就會教誨、倡導信徒中的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儘量不減薪不裁員。”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說。
“伊斯蘭教是一個倡導和諧、維護和平的宗教。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基礎上,伊斯蘭教熱愛和平、團結教民;在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方面,一直都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員白克力·馬木提說。
他說,目前國家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引導各民族大團結、熱愛和平,關注民生、扶貧救弱、關注鰥寡孤獨,修橋鋪路、繁榮經濟,維護生態和諧,轉變社會風氣,完善社會道德體系等領域,伊斯蘭教都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來自四川的唐誠青道人,是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在政協宗教界別小組討論中,他在發言之前先深深地鞠躬行禮,“這是代表四川人的感恩之禮。”他說,在金融風暴來臨之際,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幫助百姓渡過難關,說明我們的國家是“重民生”的。
“道教應該發揮心靈慰藉功能,鼓勵信教群眾堅定信心,平和心態。‘天下難事必著於易,天下大事必著於細’,通過細微之處的努力,如對教徒做心理疏導,緩和一些急躁情緒,減輕一些社會壓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唐誠青道人說。
江蘇省天主教愛國會副主任、教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陸新平對新華社記者說,“民生”和“和諧”,正是宗教的優勢所在。各大宗教積極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對各個階層的宗教信徒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無論是引導信眾情緒,或是向有關部門傳達信眾心聲,或是建設環保城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都是目前江蘇省天主教在做的。
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穆可發的建議十分具體,他認為,各宗教團體都應該積極探索和諧宗教理論。伊斯蘭教可以通過各級伊協組織阿訇探討經訓,通過講經布道傳播有利於社會和諧的積極理念。
“在金融危機之下,各大宗教團體,也希望通過宗教信仰的角度,幫助信眾提升信心,尋找心靈撫慰,樹立起信仰和勇氣。風雨過後就是彩虹,心靈的‘環保’,會帶來國家的大和諧,民生的大改善。”傅先偉說。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田聰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相信在‘重民生、促和諧’中,宗教會起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全面貫徹國家宗教政策,一方面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積極性,一方面是要挖掘各宗教教義的善意,來帶領廣大信眾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具體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