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陸委會”不應再講一些令人疑慮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8 10:01:25  


  中評社台北3月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點評文章說,馬英九繼二月二十七日親自把原先親自主張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重新定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更於三月五日表示,希望上半年的第三次海基、海協兩會協商,就能探討ECFA的可能性。 

  可見馬英九對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十分積極,並持續獲得大陸方面的正面回應。去年底,胡錦濤就回應了馬的政見,在六點主張中說:“可以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溫家寶於三月五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說:“推動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逐步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再證諸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王毅也於五日表示:“協議的名稱與內容,都需要雙方進行必要的商談。”可知大陸方面雖仍使用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的名稱,但絕不致於因為馬英九改稱為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影響了雙方協商經濟合作的進程,反而由於兩岸高層的密集表態,而形成加速協商的氛圍。何況馬在提出ECFA時曾說,這是暫時性名稱,只代表台灣方面的想法。這就留下了兩岸協商的彈性空間。 

  文章說,馬對兩岸經濟合作的立場,十分明確。他親自說明是為了避免台灣被邊緣化;為了兩岸共同繁榮。而“胡六點”提出“有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機制相銜接的可行性”,也證實了國民黨政府的研判方向,也就是兩岸簽訂經合協議後,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類似協議即可跟上。更不用說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曾明確作此表示。 

  因此,馬英九的積極態度,值得各方支持。令人不解的是,“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在五日稱,“如果國內有共識”,就不排除第三次江陳會談討論ECFA。什麼叫做“國內共識”呢?如果是指民進黨與台聯也支持ECFA,那不要說馬希望第三次江陳會談即加以討論,實際上是再等幾十年,都等不到民進黨與台聯的支持,只會造成台灣企業競相出走。 

  文章指出,九十年代前期,國民黨政府制訂“國統綱領”,當時的“陸委會”不只在台灣,還在海外華人社會中,全面宣揚“國統綱領”。如今兩岸經合協議對台灣經濟的生存發展,更具急迫性,馬既已定調,“陸委會”有責任積極宣導,而不是再講一些令人疑慮的話。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