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曾俊華不以銀彈搏取掌聲 促就業略嫌保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5 17:17:50  


曾俊華的促進就業措施切中要害,然而被認為力度不足。港府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記者 黃曉南分析報道)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宣讀的財政預算案,並不是一份以銀彈搏取掌聲的預算案,但卻在當前紛擾的經濟危機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一方面堅守自由市場經濟原則,一方面善用資源切中要害,為減輕市民痛苦、積聚經濟元氣作出了必要的措施;備受關注的“保就業”力度容或不足,然而亦留有補救的後路。

  香港財政儲備高達4千億港元,位居全球前列,要派糖、派消費券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對執政者來說也是很大的誘惑,因為肯定可以在短期內刺激政府民望,台灣、中國內地部分省市以至澳門等都已作出類似措施,香港為什麼不做呢?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香港屬於小而高度外向的經濟體,經濟盛衰受外圍的牽引大而受內需的帶動小,而且本土市場總量最多也是7百萬人,不像內地般有龐大的拓大內需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派錢以提振經濟的乘數效應偏低,有如泥牛入海,往往得不償失。

  其次,香港缺乏自然資源、人口總量小,只因向來奉持“大市場,小政府”原則,讓“無形之手”盡情發揮,政府僅作有限度的監管和促進,才得以讓市場力量如源頭活水,不斷推動經濟向上,連年獲選“最自由的經濟體”,被視為自由市場經濟的模範。在西方經濟危機襲來的當前,香港是否要改弦易轍,摒棄上述的原則,改行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行政長官曾蔭權早明確否決了此一可能,皆因我們仍認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儘管此制度當前必須進行改革和完善,卻不應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因此,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拒絕大手派糖、大幅度介入市場經濟活動,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然而,“小政府”不等於“無政府”,“積極不干預”不代表當局應坐視市民面臨困難而不作出必要的援助。在這方面,曾俊華所做的不多,出手較輕,被認為略嫌保守,然而卻一一切中了要害。

  社會各界對香港經濟最終可復甦普遍抱有信心,問題是在這一段低潮期間,怎樣能把市民的痛苦減到最輕,同時積累最大的元氣,為復甦和重建經濟根基做好準備。在這方面,曾蔭權和曾俊華都有共識,也得到朝野各派別的一致認同,就是要“保就業”。曾俊華在預算案中落墨最多的地方,也是在這一方面。他提出的措施包括:資助4千名大學畢業生進行實習(香港每年大學畢業生約為1萬6千,即計劃的規模達到畢業生人數的4分1);提高津貼鼓勵僱主聘用中年人及殘疾人士,令4萬4千人受惠;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創造1千個基層就業機會;擴大針對低學歷青少年的展翅及青見計劃名額至3萬5千。

  曾俊華提出的“保就業”措施,所費不多,總預算僅為16億港元,為港府全年開支近3千億的0.5%左右,但卻涵蓋了大學畢業生、低學歷青年,以至中年和殘疾人士等,雖然受惠者不可能享有高薪酬,但至少可作為經濟低潮期間的緩衝,一方面幫補生活,一方面得以融入社會、獲取經驗,避免出現“失業空窗期”,待經濟復甦後,自可找尋更佳的待遇。此外,曾俊華提出寬免每戶上限3千元的差餉及每人上限6千元的入息稅,對中產階層亦聊勝於無。

  固然,曾俊華今次的財政預算案並非盡善盡美,尤其在促進就業方面被認為過於保守,措施的深度和廣度不足,但起碼在整體方向而言獲得了社會各界以至政界各黨派的認同(除了標榜高福利主義的少數黨派社民連)。再者,預算案中的促進就業措施偏向保守,可能是出於曾俊華及其智囊對形勢的判斷,就算事後證明有錯,在現行的機制下,曾俊華本人以至由特首主導的經濟機遇委員會,也隨時可出台更多的新措施,在民意的支持下,於立法會追加預算過關不成問題。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