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閱兵式上的炮兵:從“騾馬拽”到“數字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2 19:26:12  


1949年開國大典受閱的炮兵方隊。
1999年國慶閱兵受閱的120自行滑膛炮方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首都軍民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新中國舉行了第一次盛大閱兵式。朱德總司令在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三軍。 

  “盛況讓我至今都感到非常激動!”北京軍區原炮兵副政委、現年82歲的北京軍區司令部第二幹休所老幹部王建民告訴記者,開國盛典大閱兵炮兵方隊由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組成。他當時任某部組織幹事,是應邀上觀禮台的基層代表,因此對受閱炮兵部隊特別關注。 

  他說,當時炮兵方隊是第四個通過天安門廣場的隊伍,以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和野炮、榴彈炮、高射炮等7種上百門火炮陣容出現。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有的火炮是用騾馬拽著通過天安門的。

  曾參與新中國多次國慶閱兵的北京軍區原炮兵司令部處長張軍告訴記者,開國大典受閱炮兵部隊裝備,全是從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軍隊手裡繳獲的戰利品,其中參加閱兵的90野炮和38野炮,不僅身管短,兩個輪子有的還是木輪子包鐵皮的。儘管當時我軍武器裝備還很落後,但場面恢宏、壯觀,大氣磅礴,全體受閱將士以昂揚精神狀態、威武雄壯陣容出現在國人面前,並向世界發出了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正因為如此,開國大閱兵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撫今追昔,兩位“老炮兵”感慨萬千:“歷次閱兵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國慶35周年和國慶50周年閱兵,炮兵裝備發展很快,一次一個樣,次次大變樣,我們打心眼裡高興啊!” 

  北京軍區某炮兵旅參加了從開國大典到建國50周年慶典的13次國慶閱兵。現任參謀長趙德斌介紹說,該旅組建於1944年3月,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主要任務是保衛首都安全和實施機動防衛作戰,是中央軍委指定的全軍唯一的迎外炮兵部隊。在開國大閱兵上他們是牽著騾馬炮、拖著戰場上繳獲的‘萬國牌’雜牌火炮通過天安門的。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這支部隊駕駛的是我國製造的火炮,但隊列中仍然有老式榴彈炮、高射炮;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這支部隊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清一色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包括國產火箭炮在內的機械化方陣。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這支部隊再次陣容一新,主戰火炮全部更新換代為自行火炮。其中,兩人操作的一門自行火炮,火力足以相比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炮兵連。這種巨大變化表明,我軍建設經歷著一場深刻革命,正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閱兵式是展示國防和軍隊發展進步的一個窗口。”北京軍區司令部軍訓和兵種部炮兵防空兵處處長王靜說,開國大閱兵,以步兵、騎兵為主,炮兵等所有技術兵只占16400名受閱官兵的3%,有騾馬炮兵穿行天安門廣場。那時我軍500多萬人絕大多數是步兵;國慶5周年閱兵,技術兵種與非技術兵種比例為1比1;國慶10周年閱兵,技術兵種與非技術兵種比例成為3比1;國慶35周年大閱兵,炮兵等技術軍兵種方隊大大增加,戰略導彈部隊首次露面震撼了世界;而國慶50周年大閱兵,高技術軍兵種成為我軍主戰力量。52個方陣中,純步兵方隊下降到2個。陸軍的炮兵、裝甲兵等兵種已占70%,海軍作戰艦艇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了近30倍,空軍從單一機種發展為有殲擊機、加油機等多機種,二炮形成了遠中近配套打擊能力和威懾力。 

  王靜十分自豪地說,我軍炮兵誕生於八一南昌起義。1950年8月1日,炮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至此,被譽為“戰爭之神”的炮兵正式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兵種。1985年7月,為加強陸軍部隊的合成,除保留部分炮兵部隊作為預備炮兵外,其餘大部炮兵部隊統一整編為集團軍和步兵師的隊屬炮兵。如今,炮兵闊步邁向數字化,正在成為集火力打擊、戰場偵察、電子對抗等於一身的多能數字化炮兵。今年國慶60周年閱兵,將展現炮兵最新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昂揚精神風貌。 

  “祖國啊,請您檢閱!”建國以來的大閱兵展現了‘戰爭之神’和其他軍兵種的威武雄壯豪氣,凝聚了全體中國人民的驕傲和幾代中國軍人的光榮與夢想,它作為一段段鮮活的歷史,深深地鐫刻在了共和國的碑石上。(來源:解放軍畫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