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金融危機帶來的十三個“意外副作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2 09:55:04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當前這場金融危機對於整個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衝擊,並且波及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其中有些影響是我們已經預見的,但是另外有一些卻來得有點兒“意外”。美國《外交政策》月刊日前發表文章列出了金融危機的13個“意外”副作用,其中有些是好的“意外”,比如說全球變暖的速度將放緩;有些則不是很樂觀,比如說政府會更容易腐敗;而有些則是“意外”中的“意外”,比如說豐滿的年長女性將取代骨感的年輕女子成為《花花公子》等男性雜誌的新寵。 

  一、政府更容易招募公務員 

  中國青年報援引該報道說,金融危機爆發前,25歲左右精明能幹的年輕人都想著去華爾街掙大錢,很少會願意到政府部門工作。因此,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在公務人員招募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不過,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由於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公務員因其穩定和被裁員風險低成為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的工作。 

  二、政府更容易滋生腐敗 

  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範圍內的貨物和服務需求都大幅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那些竭力求生存的企業而言,搞定一個數額巨大的政府訂單無疑是“雪中送炭”,因此政府腐敗有了更便利的土壤。1月份,德國一個以反腐敗為主旨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表報告稱,在當前的危機中,生存取代正直成為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因而腐敗必然會增加。 

  三、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我們目前對於全球變暖所做出的一些預測都是基於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大概沒有人曾預見華爾街有一天會遭遇如此“慘敗”,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所以,全球經濟衰退的時間越長,其排放的溫室氣體就越少,我們的天空就能更藍一些。 

  四、網民將遭遇更多的廣告 

  在經濟危機下,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破產的危險,報紙也不例外。為了免於破產,現在很多報紙越來越傾向於在各自網站吸引廣告以彌補報紙廣告收入的滑坡。因此,在瀏覽新聞時,網民將遭遇更多的各式各樣的廣告——彈出式廣告、歡迎類的對話方塊等等,同時一篇文章還會被切分成更多頁以增加點擊率。 

  五、進教堂的人更多了 

  經濟低迷期總是福音教堂的繁榮期。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的一個經濟學家對福音教堂的信徒人數做了分析,發現從1968年到2004年每經歷一次經濟衰退,教堂信徒人數就會增加50%。 

  六、孩子們學會節儉了 

  有研究顯示,不管人們有多少錢,每個人童年時代的宏觀經濟情況總會對這個人成年以後的理財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大蕭條時代長成的那一代人較之其父輩或子輩在理財方面都更加保守,不喜歡冒險。因此,有理由相信現在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更傾向於儲蓄,而不是沉迷于電子證券交易。 

  七、豐滿成熟女性成為新寵 

  華爾街流行一句話:“市場行情越差,女人裙子越長。”其中不無道理。生物進化論學者告訴人們,在經濟困難時期,應該尋找“更加成熟”的伴侶。近來的一些調查也顯示,經濟衰退之時,《花花公子》的夾頁海報通常是豐滿的年長女子,而非經濟繁榮時期的骨感年輕女子。同樣,這一時期電影裏的男女主角也趨向選用更加年長的演員。 

  八、更多年輕人願意從軍了 

  有調查顯示,受當前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人群是18歲到24歲的這些人,而18歲到24歲正是從軍的黃金年齡。部隊薪水穩定且福利好,在當前風起雲湧的經濟形勢下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庇護所”。再加上,伊拉克戰爭已接近尾聲,新入伍的士兵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被派往危險地帶作戰。因此,有數據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美軍5年內首次超額完成士兵招募任務。 

  九、私立學校風光不在 

  長時間的經濟衰退無疑會給高等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10年裏,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私立學校輕易就能得到豐厚的捐贈,因此無論在資源上還是在學費上都領先公立學校很多。繼哈佛大學開先河以後,許多名牌大學爭而效倣採用了一種叫做個人經濟狀況與學術表現相分離的錄取政策,即對於所有申請者的個人經濟狀況不過問,而單著重于學生的學術表現,對於優秀的申請者給予豐厚的經濟支援。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有數據顯示,美國的私立學校捐贈在過去的一年裏減少了10%到30%,因此未來學校在給予申請者經濟支援上將更加保守。而且受信貸緊縮影響,在經濟危機中,學生也更難申請到學生貸款。 

  十、人們更希望推遲退休 

  受當前這場經濟危機影響,那些計劃現在或幾年內退休的“準”退休人員因為退休金縮水,將不得不推遲退休時間。有數據顯示,僅2008年,那些按401K計劃(401K計劃規定繳納的退休金一部分將用於購買證券)繳了至少20年退休金的美國人發現他們的退休金賬戶平均縮水兩成。隨之而來的一個連鎖反應就是,由於“準”退休人員推遲了退休時間,他們本來應該空出的職位沒有了,所以那些原本有希望晉陞“填缺”的人將不得不再在現在的位子上幹幾年。辦公室政治只能更加慘烈。 

  十一、全球化進程開始放緩 

  全球範圍的經濟衰退往往會造成保護主義抬頭。跨境旅遊有可能大幅減少,海外留學項目也會受影響——《紐約時報》近日報道赴海外留學的南韓學生大幅減少,而各大新聞機構也會砍掉一些駐海外機構以降低成本。在經濟危機中,自顧尚且不暇的人哪有心情去關心別的人、別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十二、研究危機的專家更忙碌了 

  經濟危機使各行各業跌勢不止,但至少有一個業務必然會繁榮,那就是經濟危機的研討會。那些早就預測這輪泡沫破裂的經濟學家、“末日博士”等,想必會在全球各大研討會上兜售自己的復蘇建議以及“早就告訴過你”之類的預言家般的智慧。的確,僅今年1月,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裏埃爾·魯比尼就曾到訪伊斯坦布爾、迪拜、阿布扎比、倫敦、利雅得、蘇黎世、達沃斯和莫斯科,這位著名的“末日博士”早在2008年2月就預言美國金融系統將崩潰。如果說未來可能會有些改變,那麼可能就是以後魯比尼教授只能改坐經濟艙了。 

  十三、有關“大蕭條”的作品流行 

  相似的時代有著相似的時代情感。因此,可以預見“大蕭條”時代的文學有望主導亞馬遜書目排行榜,另外,美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肯·本斯也在製作一部25集的紀錄片,記錄這個時代的湯姆·喬德。湯姆·喬德是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著名小說《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主人公。《憤怒的葡萄》由美國現代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發表于1939年,描寫美國30年代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的故事。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