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建民:中法關係到今天,法國須作明確表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7 08:38:49  


吳建民表示,對於目前的中法關係,“解鈴還需系鈴人”。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中法關係近來降至冰點,其中責任不在中方。但實際上,現在距離中法之間的“蜜月期”並不遙遠。現為外交學院教授、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的吳建民先生,就曾在這段“蜜月期”擔任我國駐法國大使,對中法關係等問題有相當的發言權。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就中法關係的現狀與未來,對吳建民先生進行了專訪。 

  希拉克知道中國的崛起是必然的 

  中國青年報:在1998年至2003年,您擔任我國駐法大使期間,中法兩國關係可謂是進入了歷史上的最好時期。當時,兩國元首互訪彼此的故鄉,開展“中法文化年”等活動。據了解,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本人也十分鐘愛中國文化。當時中法兩國關係發展良好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能達到如此密切的程度? 

  吳建民:希拉克出任法國總統之前,中法關係有過波折,當時的法國社會黨政府曾向台灣出售武器。出售武器之後,中法關係跌入了底穀,這是1964年建交以來最低谷。 

  之後,在法國1993年的大選中,在野黨取得了多數,當時的總統是社會黨的密特朗,總理是巴拉迪爾。當時希拉克對中法關係就非常關心,他那時還不是總統,但是他有積極的推動。他派了特使到中國來,與中方談,密特朗總統對此也是支持的。 

  這個時期的中法關係不好,兩國經濟合作受到很大影響。1995年希拉克當選總統,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希拉克總統懂得中國文化、懂得中國,我們西安的兵馬俑,他去看了以後認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之後名揚世界。他可以看懂上海跟法國一家公司共同舉辦的青銅器展覽,一看就是一個半小時,看得津津有味。 

  中法關係在希拉克總統任職期間非常好,我覺得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希拉克本人懂得中國的文化,懂得中國的重要性,從歷史的角度看,他認識到中國在崛起。他每天睡覺之前,都要看幾頁關於中國的書,特別喜歡中國文化。這是他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結,他跟我講過:他少年的時候逃學,逃學幹嗎去呢?巴黎有一座很有名的博物館,叫吉美博物館,他就到那裡去看,越看興趣越大。幾十年來,他形成了對東方文化、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強烈的愛好。懂得一國的文化,就能更好地懂得一國的人民。他知道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塑造了炎黃子孫,塑造了中華民族。他懂得中國今天強大起來,不是偶然的,是有強大的中華文化來支撐的。因此,他知道中國的崛起是必然的。 

  還有,這個世界向何處去,實際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認為應當成為一個單極世界,都聽一個國家的;另一種看法認為,應當成為一個多邊的世界,大國、小國都有發言權。希拉克總統顯然是贊成後者,他認為由一個國家來掌控世界是不安全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和法國是有共同點的,很大的共同點。大家都希望建立一個多邊主義的世界。 

  總的說來,當時中法關係良好的原因,一是國際上的大氣候在發展,我們應當建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中法之間有很大的共同點;第二是中國的崛起,中法之間的共同利益在增大。中國跟外國合作,尤其是尖端領域的,跟法國合作較多;第三個就是領導人的因素。 

  薩科齊的民意支持從強勢變成了弱勢 

  中國青年報:這樣說來,國家領導人個人的好惡,對國與國關係的發展確有一定的影響?那麼,您認為中法關係陷入目前的僵局,與現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個性有關嗎?您在法國期間,同他打過交道嗎?在您眼裡,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建民:當然有關。領導人領導一個國家,他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他的好惡,當然會對國家的管理產生影響。 

  我和薩科齊總統打過交道,而且打的交道還不少。我1998年11月到法國任職的時候,他是我大使官邸所在地奈伊市(巴黎郊區小城——記者注)的市長。我去了以後,薩科齊給我舉行了一個酒會。此後,我們的來往也比較多。有的時候我請他吃飯,有的時候他請我吃飯。請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說我們來一對一吧。一對一是西方人外交上作深談的一種方式,沒有第三者的旁聽,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跟他一對一談了也有幾次,主要談對法國形勢的看法,對中國的看法,對國際形勢的看法。他也很想了解中國。薩科齊曾跟我說過:我在政治上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人沒有忘記我。 

  薩科齊是法國政界的後起之星,他給我的印象是,好勝心強,很聰明,做事很急於求成。 

  至於中法關係為什麼走到今天這一步,我想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目前的困難,是國際大氣候的變化。世界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國際關係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這是國際關係幾百年來最大的變化。歐洲、美洲作為世界的重心,長達幾百年,現在卻發生變化了。在這個過程中,亞洲地位在上升,歐洲地位相對下降,所以歐洲有一種失落感,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總統換人了。總體來說,薩科齊是高票當選總統的,但是去年11月24日,他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他當選總統的時候很得民心,幾個月之後,民意支持率卻大為下降。他也很緊張,一下子從強勢變成了弱勢。在弱勢的情況下,他就對民意十分重視。 

  法國的一部分媒體,在報道奧運會、報道火炬傳遞方面,對中國的態度十分糟糕。其實很多法國人對西藏問題並不了解,很多人不知道西藏在什麼地方。但是,媒體上的一面之辭講得比較多,鼓動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這種民意對薩科齊的行動有一定的影響,他不得不適應所謂的民意。而在西藏問題上,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是很深的,這是事實。 

  所以,我想就是這幾個方面:國際大氣候變化、總統換人、總統地位的變化、總統處境的變化和總統本人對中國的了解,對西藏問題的了解,這跟他的前任是有差別的。於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很清楚,出現這些困難的責任不在中國,不是我們挑起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