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購房團赴美抄底 外媒驚呼“中國人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10:58:13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中國首個赴美購房團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關注。儘管有美媒驚呼“中國人來買房了!”,並表示“海外置業難成氣候”,購房團還是得到了美國房地產業的歡迎。但是,國內專家對此仍持謹慎態度。

  購房團很有吸引力

  環球時報報道,2月12日,由國內某機構組織的“中國首個赴美購房團”首發儀式在北京舉行。這個“赴美購房團”將於24日啓程赴美,首站選擇洛杉磯,然後到紐約、拉斯維加斯等城市考察當地住宅市場,購買金融危機期間降價幅度大、升值潛力大的合適住宅。據路透社13日報道,購房團的主要購買目標的價位在30萬到80萬美元。

  美聯社13日報道稱,中國巨富人群幾年來都在美國購置房產,但組成購房團赴美確實是新鮮事。由於中國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美國房價下跌,購房團具有了很大的市場吸引力。2008年,中國的百萬富翁有39萬多,居世界第五,但有錢的中國人在國內的投資機會並不多。而據統計,到去年12月底美國共有367萬套未售出房屋,大量的空置房於是成為中國富人的投資目標。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位華裔房地產商說,“中國人準備抓住甩賣的機會”,自2008年底以來已有100多個大陸遊客參加了類似的團組。

  對於洶湧而來的中國購房團,美國亞太棕櫚大酒店副總裁何美湄在接受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採訪時說,南加州的商用房2009年還會下跌,但中檔私住房,也就是35萬美元一套的房屋基本已見底。她表示過段時間她們將接待來自中國的購房團,35萬美元一套的房屋將是她們主要介紹的房屋類型。由於很多止贖屋交通和環境未必適合中國人,而且大陸購房者估計多為投資性購房,所以她們的推介重點是華人聚居區的中高級房屋。

  後期費用較高

  不過,美國《僑報》援引洛杉磯的房地產從業者的分析稱,中國人貿然前往美國購房置地恐怕“凶多吉少”。報道稱,外國人在美國購房並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稅費成本也不高,但養房的後期費用比國內高得多。在美國養一幢房子,不但要支付物業管理費,每年還要交納房地產稅。此外,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房屋維修和清潔也是一筆較大的開支。

  路透社報道也對“抄底”的做法表示懷疑。報道援引全美不動產協會的最新數據稱,去年第四季度美國都市地區的獨棟二手房售價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2.4%,達到2003年以來最低。但路透社對25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樓市並不會很快到達底部,需要數年才能企穩;今年房價應會再跌10%,2010年甚至會更低,房價從高點到低點累計下跌35%。另外,由於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住房信貸機構已經調高了放貸門檻,外國人申請貸款殊非易事。

  報道稱,雖然中國人海外置業並不令人驚奇和艶羨,但購房團的抄底之旅仍被美國媒體視為“將置業的快樂建立在失去居所的房主的痛苦之上”,加之對當地情況認識的不足和程序上的障礙,這股浪潮短期內並不會形成洶湧之勢。

  專家建議謹慎購買

  《今日美國報》12日援引一名中國專家的分析稱,赴美購房團“是次很好的試驗”。這名專家說,“儘管近來的價格下跌,美國的市場還是要比中國市場穩定和成熟。該團成員主要是高收入者,想有新的投資渠道或者新的生活方式,為子女買一套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他同時強調中國的房屋市場或許比美國的更適合投資,認為“購房團的一些團員可能低估了海外投資的風險,因為他們不熟悉美國文化和制度。”

  首都經貿大學房地產經濟專家丁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現在大家感覺美國經濟不太景氣,就覺得是低價購進的好時機,但購買者實際上更應考慮各種複雜因素”。丁芸認為,任何投資都要以慎重穩健為原則,應該先做可行性分析,對投資回報率進行測算。不要隨大溜,覺得便宜就買,“就像買白菜似的,看見別人買,我也買”是不妥的;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決定購買行為。此外,對於預期購買的房產適用做什麼,能否用於經營或者僅可自住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否則,買了房子長期閑置,或者受法律的制約不能用於經營,就會影響未來的收益,與投資的初衷背道而馳。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