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說,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胡六點”之後,馬英九一直未有全面、正面地回應。就此他捱了島內外不少人的批評。在“輿論壓力”之下,台北高層曾傳出,鑑於胡錦濤講話中重申剛性的“一個中國”概念,而民進黨拋出的“主權流失論”在台灣仍有一定的市場,故暫不適宜全面回應“胡六點”,但可“斬件”式地正面及善意回應。這樣,既可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實質性地互動發展,也可避免民進黨煽動部份民眾進行對抗,反而阻礙兩岸關係發展,且可能會引發台灣社會不穩定,甚至是藍綠尖銳對立。
倘若這一傳聞屬實,那麼,“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日關於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調”,未來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的談話內容,就可被視為馬英九在正式“斬件式”回應“胡六點”前的試探行動。而首先回應的是,“胡六點”中第二點的“兩岸可以為此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文章指,正因為民進黨的“主權流失論”仍有一定的市場,並仍具有可以繼續發動“圍城”行動的能量,而且民進黨中央也已將二零零九年定位為“社會運動年”,還將“社會發展部”復名為“社會運動部”,故如馬英九要回應“胡六點”,確是需要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就以兩岸簽署“CECA”的議題來說,是採取了極為謹慎的態度,先是由六大工商團體“打頭陣”,發表聲明要求馬政府盡速與中國大陸簽署“CECA”。不管六大工商團體的聲明是否“奉旨文章”,都已起了“輿論先行”的作用。然後,再由蘇起放出兩岸簽署“CECA”“已經定調”的試探氣球。即使如此,仍是惹來不少反彈之聲。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聲稱如果沒有社會共識,不宜貿然執行,否則將引起很大爭議與社會對立,及民進黨“立院”黨團聲稱“CECA”將使台灣產業“空洞化”,加速台灣產業外移,台灣經濟將雪上加霜,自不待說;就是在馬政府團隊內部,也有不同聲音。比如,“陸委會”就聲稱,“CECA”的範圍與項目相當廣泛,要以何種名稱、內容進行,相關部會之間需要進一步討論,兩岸才可能協商。而第三次“陳江會談”的議題已經確定,故“CECA”並未被納入第三次“陳江會談”內容。是否會納入下半年協商議題,還要看第三次協商結果而定。“經濟部”國貿局也採相似的態度。
對此,國民黨的文宣系統全面開打,進行反擊,為馬英九的“CECA”“保駕護航”。《中央日報》(網絡版)連續發表了多篇評論,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也發表聲明,強調蘇起的談話內容、政策宣示,消除了台灣工商界對政府可能舉棋不定的疑慮,有助於提振工商界重振台灣經濟的信心。張榮恭還指出,兩岸簽署“CECA”,這是一年前馬英九競選時的政見,用意是避免台灣在東亞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對於這項重要政見,卻因“陸委會”在其製作的“說貼”中聲稱“政府不會貿然推動”,而致各界關注馬英九是否無意落實這項政見。這後一句,是“份量”甚重的,幾乎已把“陸委會”置於與民進黨“等量齊觀”的地步。或將會引發黨、府、院對“陸委會”的“總清算”。張榮恭更指出,蘇起在去年五月出任“國安會”秘書長一職後,一直未有公開發言。他這次的說明是馬政府首度對兩岸簽署“CECA”明確立場。預料馬英九還會親自有所表示,以安工商界的心,並回應大陸方面的善意。因此,有關馬英九將以兩岸簽署“CECA”來首先回應“胡六點”的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
文章認為,馬英九對兩岸簽署合作協議,是採十分審慎的態度。原來,民進黨執政期間,曾提出凸顯“國與國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據說北京方面是希望能參照香港、澳門那樣,與台灣簽署“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月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呼應了此主張。但此主張被認為是“香港化”、“澳門化”,“將導致台灣喪失主權”。故馬英九才在經兩岸政黨及學術等各方面管道溝通後,“中間落墨”地提出了“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既可規避“國與國”爭論,也不會有台灣“主權被矮化”的聯想。而且,也與“胡六點”中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相對應。
其實,台灣要與大陸簽署“CECA”,時機即將流逝,不可再拖。實際上,正如六大工商團體所言,明年東南亞國家協會加中國大陸以及日、韓的自由貿易市場(即“十加三”),將開始運作。其中互免關稅一項,將使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面臨很大的衝擊,甚至不亞於當前的國際金融風暴,後果不堪設想。而兩岸的“CECA”,則可使台灣此能此一困境。因此,在這和時間賽跑的重要時刻,朝野政黨都責無旁貸,必須正視並完成歷史所交辦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