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民進黨重新穿上草鞋 要面對三個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4 10:43:18  


  中評社台北2月1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民進黨該走運動路線還是議會路線”,這個近日在該黨內部討論的古老議題,彷彿將時間倒帶轉回了二十多年前,那個還是穿草鞋的年代。但民進黨中央這回倒是沒啥辯論就有了結論,蔡主席已經將今年定位為“社會運動年”,宣稱要積極與社會進步力量結合,讓民進黨能進一步的超越藍綠,代表社會多數的意見。據了解,蔡英文也在思考如何能逐漸擺脫深綠團體的箝制。這些倡議聽來都不錯,但能不能讓民進黨真的浴火重生,不諱言說,考驗其實比想像還要大許多。 

  依民進黨目前處境,想重拾社運路線,尋求與社運團體結盟,並不令人意外。“行政”與“立法”兩個平台戰場的潰敗,讓民進黨政治版圖已經縮小到與二十多年前的黨外政團相當,在議會制衡路線近乎使不上力的情況下,“重返街頭”是很自然的選擇,畢竟二十年前,民進黨就是藉著運動焠鍊而逐漸壯大,如今的抉擇猶如擁抱自己熟悉的身影,也難怪除了少數公職表達疑慮外,多數綠營大老都是贊成的。 

  社論指,只不過時空環境終究已改變,如今的民進黨,早追不回當年那種穿草鞋世代的風貌。八年執政的包袱、扁家弊案的凌遲、大小派閥的傾軋、深綠路線的綁架…等,只要這些因素糾纏著民進黨一天,民進黨所有的宏觀戰略,都只停留在會議結論與公開聲明而已。我們認為民進黨要重拾“社運路線”,不是不可以,但至少有三個障礙要坦然面對。 

  第一個障礙,就是始終不願對還在持續發燒的扁家弊案表態。這是很簡單的道德是非題,沒什麼可含混的空間。別再扯什麼“同志情誼”、“歷史共業”的空泛修辭,迴避了是非判斷,這一切都是廢話!試問挪用公款、收受財團賄賂的作為,還需要爭議該不該“切割”嗎?問題的癥結,也正如學者陳芳明所挑明的:那群“阿扁們”一天不離開民進黨,永遠喚不醒民進黨的黨魂!要知道“運動政治”能夠存活壯大,關鍵之一就是堅持價值的純粹性,在大是大非上不打折扣,民進黨若永遠排斥面對這個問題,又如何期待社運精英會與之同行? 

  第二個障礙則是左右路線的問題,這涉及該怎麼調和“國族運動”與社會運動間的衝突與矛盾。不要以為這間題很簡單,二十多年前民進黨內部就曾論辯過,最後實踐的結果,是右翼“國族主義”路線整個凌駕左翼的社運路線,甚至民進黨執政後,還進一步將社運組織陸續收編或予以邊緣化,部分社運領袖入朝為官,其他的則漸行漸遠,兩者間老早就各行其路。如今在全球金融海嘯的肆虐下,民間失業人口節節升高,本是社運興起的最佳時機,部分已站穩“自主”位置的社運團體,何苦再一次的被“綠化”?特別是民進黨內部最能掌握運動能量的,一直都是深綠路線的團體,他們所能開展的從不是涉及分配正義的社運,而是涉及“統獨”的“國族運動”。如果蔡英文持續擺脫不了這個版塊的箝制,又怎可能在社運這個環結上打開局面?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考驗,假如民進黨選擇與社運團體結盟,算計的還是如何吸納他們的養分,轉化其為選票,以圖奪回執政權,那等於又走回議會路線主導的老路,屆時社運的果實被選舉動員收編,奪回政權後社運團體的訴求還是可能被擱在一旁。當他們警覺自己依舊是政黨鬥爭的“工具”,往昔“用過即丟”歷史很可能再循環一次,那他們又何苦再次選擇與民進黨站在一起? 

  社論認為,台灣已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社運團體在這個過程中被藍綠陣營怎麼對待,其實是點滴在心頭。民進黨要重拾社運路線,唯一的途徑還是從基層紮根做起,重新穿草鞋,一步一腳印,絕不只是高層開個會議,做成一個簡單結論,就有能耐把今年變成社運年。二十年前黨外運動與社運結合日漸壯大的故事,有許多早已不可能再被複製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