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軍事專家:大型航天器相撞概率低於億分之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3 10:29:02  


近地軌道航天器與太空垃圾示意圖。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仰望夜空時,人們大多會贊嘆月朗星稀的美景,卻絕少想到在我們頭頂上那片墨藍的近地空間中竟然危機四伏。事實上,多年來,世界各國的航天專家已經不止一次發出警告,在近地軌道日漸擁擠的情況下,難免會發生航天器相互碰撞、產生大量危險的太空垃圾的事件。

  這一擔心如今成為現實——北京時間2月11日0時55分59秒,美國銥星公司的“銥33”衛星和俄羅斯業已報廢的“宇宙2251”軍用通信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約79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上相撞,撞擊產生的大量碎片散落到太空中。

  相撞概率在一億分之一以下 

  率先披露這一“破天荒頭一遭”事件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表示,“這兩顆衛星今天實在是不走運。”

  銥星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一次“極小概率事件”,該公司已經採取措施減少衛星業務因此受到影響的風險。在今後30天內,銥星公司將發出指令,啓用一顆在軌備份衛星替代損失衛星,使由66顆近地軌道衛星組成的銥星系統恢復完整。俄羅斯航天署新聞中心隨後也向媒體證實,確有一顆美國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報廢衛星相撞,“從目前情況看,撞擊所產生的碎片不會對國際空間站的安全構成威脅”。

  軍事科技專家、國防大學副教授李大光在接受解放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人類自1957年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外層空間以來的52年間,首次出現這樣的大型航天器相撞事件,其發生概率在一億分之一以下。他介紹說,此次事件的兩個主角,一個是銥星公司的商用通信衛星“銥33”,重約560公斤,長度近4米(不包括太陽能電池翼板),1997年9月14日發射升空,碰撞前軌道高度約780公里,傾角86度,位於銥星網絡的第三軌道平面,相撞後銥星星群向全球提供的語音和數據通信服務有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另一個則是俄羅斯軍用通信衛星“宇宙2251”,重約900公斤,1993年6月16日發射升空,但14年前就已經停止工作了。“宇宙2251”屬於中高軌道衛星,本來與銥星的低軌道並不重叠,但其失效後運行軌道逐漸降低,最終插入銥星軌道,並導致罕見的相撞事件。相撞時軌道高度約790公里,傾角74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