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本港建築界應參與大橋興建”的社評表示,各方期待已久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程正式啟動,其中最重要的工程質量環節:大橋耐久性評估和混凝土耐久性試驗,已由內地“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標,日內即開展各項具體工作。
社評說,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跨海總長達到三十五公里,整體長度超越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加上位於伶仃洋複雜的水文環境,興建難度是非常之大;杭州灣大橋“壽命”訂的是一百年,而按照要求,未來港珠澳大橋將會比杭州灣大橋更長壽,要求最少要“活”到一百二十歲。
而就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程正式啟動的同時,香港建築師學會負責人昨日發出悲鳴,要求特區政府十大基建工程早日上馬,並且多分拆一些較細小的工程合約,以協助本港業界中標拿到合約、分一杯羹;業界並希望政府協助開拓海外市場,比如到中東等地參與投標,拿下項目。
社評指出,建築師學會這些要求,都是合理和值得支持的。本港建築師專業一向具有良好質素和聲譽,過去素有“發三師”之說,但在當前金融海嘯衝擊下,業界也不免要面對項目減少、合約不繼的打擊,在此情形下,各方實有必要改變過去比較保守和安穩的思想,勇於求變,才能打開局面。
其中,學會提出要求政府“拆細”大型工程項目,這在執行上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按照世貿組織規定,大型工程項目必須國際招標,因此特區未來的“十大”,如西九文娛藝術區、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等都不可能優先照顧本地建築工程業界,否則即有損害本港自由貿易體系之嫌。但是,政府已宣稱的將會多推出一些地區工程項目,卻可以“肥水不流別人田”,在招標時設置一些附帶條件,如必須聘用多少本地職位,以協助本港中小型建築工程公司拿到合約。
而在開拓外地市場方面,正在密鑼緊鼓進行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程,其實正好給本港工程、建築業界提供一個可行的發展方向。當然,以港珠澳大橋如此世界頂尖級的工程項目,本港建築、工程專業人士可能缺乏應有經驗,公司也無相應的規模和設備,就以此次中標耐久性研究的“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例,其下設有水上工程構造重點實驗、港灣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等相關單位,專門從事水上工程的物料研究與防護技術,曾參與深圳鹽田港、澳門國際機場人工島以及廣州珠江隧道的興建,在國際上已居於先進水平,在本港要找出這樣規模、水平的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但本港的工程師、建築師卻完全可以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參與到這些工程和研究項目中去,以香港建築師、工程師的水平和能力,應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對內地中標公司的研究和評估的質量和管理工作也會發揮一定作用。
社評認為,同樣,特區政府已宣布將會協助今年暑假畢業的大學生就業,建築系畢業生按規定必須要經過實習階段才能考取執照,如此正好由特區政府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安排他們前往港珠澳大橋興建工程中進行實習,如此既可緩解業界就業壓力,也可為本港培養人才,未來的港珠澳大橋,本港應在融資之外爭取更廣泛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