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中國“操縱匯率”?歐盟“不能”置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7 13:22:41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記者 霍文蕙編譯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日前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此言一出,引來中國猛烈抨擊可算是預料之內。可是,歐洲國家反應異常冷淡卻是意料之外。

  歐洲聯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執委發言人說:“我們只想說,匯率應該反映該國的經濟情況。”換言之,歐盟會盡量避免與中國觸及這個敏感的話題。

  為何歐洲國家要如此謹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麥克米蘭.塔普林(Nate Taplin)今日刊發文章說,這問題顯然是關於美國與歐洲利益。歐洲對中國出口對歐洲國家經濟帶來增長,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歐洲貨物對中國吸引力相對提高,基於經濟考慮,歐盟希望人民幣升值。因此,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歐盟與美國便多次向(WTO)提出對中國的訴訟。不久前,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與美國、歐盟及加拿大之間持續了近3年的汽車零部件進口措施之爭做出了終審裁決,中國敗訴。

  塔普林認為有多個原因使歐盟在目前的人民幣問題上猶豫不決。無何否認,人民幣升值可使歐洲貨物在中國變得便宜,相反,中國貨物在歐洲市場則會價格上升。可是,人民幣升值同時令中國入口低收入亞洲國家的貨物價格更低。中國貨物成本變相減低,再透過加工轉售歐洲,使利潤更可觀。因此,人民幣升值反而會使其出口貨物更具競爭力,吸引歐洲國家購買。
 
  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中歐貿易平衡的總體影響實在難以作出判斷。這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到底是人民幣升值會讓西方國家難以負擔中國商品,或是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使中國貨物更具競爭力。事實上,自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實際升值了近百分之二十,但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大約相同。當然,這可以表明蓋特納之言非虛,人民幣仍存在更大的升值潛力;可是,這也可以表明,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是一直被遠遠地低估了。

  塔普林認為,即使西方貨物在中國變得便宜,但基於中國社會文化的一些差異,仍為西方貨物在中國銷售帶來種種限制。就中國與他國貿易不平衡現象,中國政府已開始著手處理人民幣的匯率問題。現在,是一個敏感的時候,人民幣升值問題是一個敏感的問題。考慮到任何不確定性的因素,尤其是指控中國“操縱匯率”之言是以美國為首,歐洲領導人不願意冒著政治資本與中國對抗也不足為奇。讓歐盟選擇沈默的原因顯然而見,在歐盟經濟的衰退程度不斷加深之下,中國經濟增長對歐洲經濟變得更為重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