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未來航母想象圖。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台灣《中國時報》1月28日文章稱,大陸最近不斷釋放興建航母的消息,文章分析列舉分析了大陸造航母在技術上尚需克服多項的難點。
《中國時報》文章說,第一,航母作為海上浮動平台,艦載機是其主要的承載武器裝備,因此如何建構“艦體平台與艦載機系統整合框架”,為研製航母的起點。
目前有關中國(大陸)航母上的艦載機有不少傳聞,一說是殲-10的海軍版,亦有推測是殲-11,或從俄羅斯引進蘇-33,共三個版本,每一種版本都需和航母構型配套。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獲悉,去年12月18日殲-10艦載機試飛成功,意味中國興建航母將成事實,但此訊息未獲中國證實。
第二要解決的難點是飛機的起降方式,文章稱,中國(大陸)航母究竟采類似美國的蒸汽彈射方式或俄羅斯的躍飛甲板方式?至今各界亦無權威性的說法,而這又涉及艦載機的選擇。據了解,中國對上述兩種起降技術都有研究,但真正付諸實驗的是後者,並曾改裝一架殲-6戰機,作為滑跳起飛技術的試驗機。
第三是完整的艦載機群建設,文章稱,航母之所以發揮遠洋戰力,系因具備“艦載機群”的優勢,從空優機、攻擊機、電子機、預警機、反潛機到加油機,一應俱全。中國(大陸)組建一個遠洋航母戰鬥群,從現役軍艦的配套上應無問題,但就航母本身是否具備組建一個有效的“艦載機群”,目前看來能力不足。除非中國(大陸)航母實施相對近海的防禦任務,不需要全備的機群則又另當別論。
第四是航母的建造和動力問題,文章稱,一般中小型航母都使用常規動力,采燃氣輪機技術,大型航母主要采核動力。去年初,《中國航空報》披露中國(大陸)研製R0110重型燃氣輪機取得突破性進展,功率高達十五萬馬力,“可作為中型常規航母的主動力。”這項消息暗示什麼?猶待進一步觀察。
有關造船部分,中國(大陸)造船能力普遍受到肯定,但建造巨(貨)輪和打造性能優越的大型作戰艦體畢竟不同,從計算機輔助設計、放樣到自動化焊接;從艦體模塊建造、船台合攏到下水西舟裝等,其技術和系統整合的要求不能以一般商船視之。
早年,中國(大陸)無法生產航母起降的優質甲板,如今問題似已解決,生產甲板就這麼費勁,可見打造航母之不易。
最後一個難點是如何打造一個信息化的航母,文章稱,為因應信息化戰爭,航母已從機械化時代的海上平台,轉型為一個嶄新的信息化作戰平台,包括從監視偵察、衛星通信、慣性導航、空中引導、指揮控制、數據鏈接、聯合打擊、電子對抗到後勤保障等,無不需要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有效整合。
嚴格說,航母的有效運作,已非技術、資金和戰力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大的系統集成,需要嚴謹的系統管理和成熟的現代管理文化做為基礎,而解放軍在這方面的系統管理能力還很缺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