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西方媒體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9 15:33:42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數據,按不變價格計算,GDP比上年增長13.0%,比初步核實數據提高了1.1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GDP現價總量達到257306億元,比初步核實數據增加了7776億元。這一消息公布後,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又一個里程碑”,修訂GDP是成熟表現

  人民日報報道,美國各大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一消息。《華盛頓郵報》稱,這是中國“驚人的經濟發展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儘管GDP排名在某種程度上僅具“象徵意義”,但這一排序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在從長期封閉轉變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所爆發出的巨大增長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字,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GDP還不及2007年GDP3.5萬億美元的1/10。過去的30年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城市裡摩天大廈林立,私家車隨處可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稱,儘管主要經濟體都陷於衰退中,中國經濟也在減速,但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增速最低也能達到5%,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日本目前的4.3萬億美元。

  彭博新聞在線稱,中國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凸顯了這個國家日益上升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一位經濟學家說:“中國是國際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早已超越其排名順序,因為中國是目前少數具有彈性的經濟體之一。”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經濟專家蓋保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任何一個成熟經濟體的統計數據都需要做出修訂,對中國這樣一個正在經歷快速結構性變化的經濟體而言更是如此,這是中國經濟統計體系成熟的表現。

  在當前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困境的形勢下,蓋保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這一GDP數據修訂說明,中國目前的經濟困難並不僅僅是國際貿易衰退的結果,而是中國經濟走向健康的一種必要減速,是中國2007至2008年成功抵禦通貨膨脹的結果。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目前推行的經濟刺激計劃和鼓勵房屋及汽車購買的政策調整則是十分必要和正確的。

  平常心對待,還是心存憂慮

  中國GDP超過德國,名列世界第三,以及德國出口這項“世界冠軍”桂冠是否會被中國奪走,這些話題是德國的熱門話題。德國國家電視二台將中國稱為“新的勝利者”。

  總體來說,德國人的反應大致分兩類:第一,平常心對待。古斯貝特先生就任德國電信公司公共關係部高級主管,與本報記者有著十多年的交往。他曾對記者說,中國GDP總量超過德國,這很正常,因為中國那麼大,面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人口13億,而德國無論是在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上,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記者欣喜地看到,持古斯貝特這種見地的德國人已經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日益開放,正讓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正確認識中國;另一方面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訪問,日益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此外,富有遠見的德國政治家,如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施羅德等在公開場合一再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國家,德國人對中國的發展應該抱以一種尊重的態度。

  第二,心存憂慮。由於政治制度、價值觀不同甚至敵視等種種原因,德國一些媒體近年來的涉華報道片面、偏激,誤導了德國民衆。由於大多數德國人沒有來過中國,主要是通過媒體了解中國,因此,面對一個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與德國諸多不同的中國,不少德國人對中國的發展會給他們帶來何種影響感到恐慌,同時也對中國的不斷超越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不過,一些德國媒體已經開始反思它們對中國的報道。許多訪華後回國的德國人感到中國不像德國媒體報道的那樣負面,於是質問本國媒體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從一定程度上促使德國媒體出現了一種反思中國報道的傾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