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香港新報今天社評說,台灣昨日開始派發每人3,600元新台幣(折合港幣約900元)的消費券,各商舖都趁機推出優惠刺激消費。雖然消費券對帶動經濟持久增長的作用存在爭議,但是,短期的刺激效果卻不可低估。台灣、澳門以及內地等地政府想方設法採取措施,促進消費、維持經濟活力,本港政府應該積極參考、吸取刺激消費的經驗,好過僅僅靠個別高官做“購物騷”。倘若認為消費券對振興經濟作用有限,本港政府更需要推出具體見效的措施,幫助本港市民和商界度過難關,顯示挽救危機的智慧和魄力。
台灣派發的消費券上至馬英九,下到平民百姓,甚至連身陷囹圄的陳水扁也有份。一家四口計,可以獲得近15,000元新台幣,等同3,000多元港幣的消費券,在春節前購買年貨綽綽有餘,也為零售及百貨業帶來商機,可以開開心心迎接牛年,暫時忘記金融海嘯帶來的不快。此次台灣派發的消費券有效期至今年9月底,若市民每次使用消費券時又額外支出現金,更能產生乘數效應,達到派發消費券刺激消費者、推動經濟的目的。這是馬英九政府期待的結果,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政府也密切關注台灣派發消費券的成效,考慮是否跟隨。
社評指,金融海嘯衝擊下,經濟不景,市民收入驟降,早前澳門政府直接向每位居民派發5,000元現金,每名學生享有1,500元的書簿津貼, 令申請澳門身分證的港人大幅飆升。內地杭州、成都等城市,也於春節前後針對低收入家庭發放100元至200元的消費券,既是對基層人士的照顧,又符合目前擴大內需的形勢。
香港同樣面臨金融海嘯的吹襲,經濟惡劣的狀況尚未浮現,政府和商界都預測新年過後,消費淡季來臨,市道更形收縮,整體經濟發展勢必進一步下滑,新畢業生又投入市場,令失業率加劇,香港的經濟實在急需一支“強心針”,以助捱過最艱難的時刻。本港餐飲業擔心農曆年後生意急跌,已經自發救亡,計劃新春後向全港市民派發總值1億元的消費券,吸引食客,增加生意額。不少人士也呼籲本港政府派發消費券,但政府以需要評估效果、行政費用過大為由,至今對派發消費券持觀望態度,但也未見有其他刺激消費的良策。
社評表示,台灣的面積比香港大、人口較香港多,澳門處理港人為領取福利而申請身分證人數大增,行政手續不可謂不繁;內地地方政府的財力,更不可能與香港同日而語。但是,這些地區的政府都能派發消費券、甚至現金,民眾得到實惠,香港政府堅拒派發消費券的理由似乎難以成立。只靠高薪厚祿高官一擲千金式的“購物騷”,以為憑此就可喚起本港市民的消費意欲,而忘記打工仔正為飯碗擔憂,未免太過脫離實際、罔顧民間疾苦,不但難收鼓勵消費的效果,反而激起市民的反感。
目前有預測指,金融海嘯遠未平伏,第二波衝擊又正醞釀。經濟前景暗淡,市民更加不敢消費,經濟喪失增長動力,構成惡性循環。為避免消費能力不斷萎縮,台灣派發消費券的刺激成效如何,值得本港政府積極留意跟進,以免重蹈泰國包機事件後知後覺的失誤。應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除了派發消費券之外,政府還需要多管齊下,落重藥力挽狂瀾。繼特首曾蔭權提出“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目標之餘,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正為制訂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徵詢各界意見,能否集思廣益,從善如流,帶領本港轉危為機,是對本港政府真正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