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紀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研討會開幕式側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3 09:44:09  


1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紀念活動的美國前總統卡特。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1月12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與美國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舉辦的為期兩天的紀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研討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和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國務卿基辛格,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斯考克羅夫特,駐華大使雷德等,衆多中美雙方親歷、見證兩國關係建立、發展並為之做出貢獻的前政要、外交官及各界人士,共聚一堂。 

  研討會以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為主題,就中美關係30年發展的主要經驗及世界意義、中美關係未來展望及對發展兩國關係的建議等議題進行研討。 

  追憶,光彩熠熠 

  據人民日報報道,卡特追憶說,他第一次來中國是在60年前的1949年,“那時我是乘潛艇來到中國。我的生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同為10月1日,這使我和中國人民建立了某種意義上的聯繫”。他在回顧1979年中美建交伊始便接待鄧小平訪美情形時說,“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美國人民就此所表達的感情,那是一種自發的感情。我最難以忘記的是在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個子不高的鄧小平與一些美國孩子在一起學唱歌曲。孩子們用中文唱歌,鄧小平先生親吻了我9歲的女兒和另外一個女孩。當時很多人隨著歌曲的節奏流下熱淚”。卡特最後說,“我想世界上沒有比美中關係更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了……我們這樣的夥伴關係使兩國和世界人民受益”。 

  錢其琛說,他在任期間見證了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出現的一段困難時期,“但在困難情況下,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高瞻遠矚,著眼兩國人民的長遠根本利益,著眼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共同引導兩國關係走出了困局,重新回到了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30年來,中美關係這艘航船在風雨中乘風破浪,不斷前進。”唐家璇說,他在任的十年是“中美關係跨世紀發展的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沿著建設性合作的軌道不斷前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現實,碩果累累 

  30年光陰凝結而成的鮮明對比,更能掂量出成果何等“豐碩”。斯考克羅夫特感嘆說,他第一次來中國時,“就像看到了另一個世界”,而此後中國發生的迅猛變化更使他驚嘆。美國現任駐華大使雷德和其他與會者用數字告訴大家:1979年,美國在華發放了4079個簽證,其中700個是給學生的;2008年在華發放簽證50萬個,其中有7萬個是給學生的,後一數字30年間增加了100倍以上。30年來,中國赴美留學生總數已達40萬人。2007年至2008年,在美就讀的中國留學生81127人。美國目前在華留學生14758人,比2001年增加了5倍,其中10%的人選擇學習中文。30年前,兩國人民相互隔絕。如今,兩國締結友好省州35對、姐妹城市145對,兩國間每天平均有5000多人來往於太平洋兩岸,到2010年每周來往於兩國的國際航班將達到249次。30年前,中美年貿易額只有不到25億美元。而2008年1月至11月,中美雙邊貿易額已達3078.2億美元,彼此成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雷德大使說,“中國變得更重要。現在美中兩國間有超過60種雙邊對話機制,這些有效的溝通渠道可以使我們不斷審視兩國利益的交叉點。兩國元首更多的見面、會談、通話,也是變化之一。展望未來,美中兩國互相依存的程度會越來越高,利益交叉的地方會不斷擴大,我預測未來30年的變化會比我們已經經歷的變化更加具有戲劇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