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規劃綱要:珠三角2012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8 10:45:39  


杜鷹表示,近半年來國家發改委按照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廣東省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完成了十幾份專題報告。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國家發改委今日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珠江三角洲地區銳意改革,率先開放,開拓進取,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綱要指出,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珠江三角洲地區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進一步的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也孕育著重大機遇。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從國家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為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先行示範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提出,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區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區域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粵港澳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顯著增長,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8歲,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化水平達到80%以上;每新增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所需新增建設用地量下降,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全體人民和諧相處的局面,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年翻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歲,實現全社會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城鎮化水平達到8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上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前國務院審議通過和正式批發了國家發改委上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這是在一個新的形勢下,在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國務院審時度勢、著眼全局批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規劃。這個規劃的獲批,標志著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杜鷹說,大家都知道,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黨中央、國務院對整個珠三角地區的改革發展非常的關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部署。 

  他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幹部和群衆在中央正確決策指導下,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各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現在是我們國家整個市場體系最完備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利用毗鄰港澳的優勢率先開放,現在是我們國家外向度最高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在三十年前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大省,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在一躍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省。

  杜鷹指,珠三角地區的GDP總量1998年超過新加坡,2003年超過香港,2007年超過台灣,三十年前小平同志講讓珠三角率先趕超亞洲“四小龍”,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了。所以,珠三角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說明“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個必然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