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網評精選:站在十字路口的民進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3 10:24:14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作者 段文勇)時間跨入2009年,滿身污穢、鼻青臉腫的台灣民進黨,跌跌撞撞的站到了前路漫漫的十字路口。 

  回望來路,有過榮耀,有過夢想,有過得意,有過癲狂。 

  三十年前,“美麗島事件”孕育了民進黨的胚胎。 

  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正式成立。黨員人數1萬餘人。其黨綱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決定”。 

  1991年10月,民進黨五大一次全會通過的黨綱提出,“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暨制定新憲法,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主張“以台灣的名義積極爭取重新加入聯合國”。 

  1999年5月,民進黨民進黨八大二次全會又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借所謂“中華民國”的外衣,聲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變動必須經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投’方式決定”,還提出“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最終加入聯合國”為目標。黨員人數發展到約20萬人。 

  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上台。社會上湧起了一股加入民進黨熱,民進黨黨員數成倍增長,不久突破41萬。 

  2002年8月3日,陳水扁拋開“四不一沒有”,提出了“一邊一國,兩岸兩國”。 

  2004年3月20日,陳水扁舉辦“強化國防”、“對等談判”兩項所謂“防禦性公投”未獲通過。大選則以“兩顆子彈”獲勝。 

  2007年4月,陳水扁開始推動“申請入聯”行動。 

  2007年9月30日,陳水扁拼凑的所謂“正常國家決議文”在民進黨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提出要“早日完成台灣正名,制定新憲法,在適當的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把“台獨”的理念,“台獨”的路線變成了具體的“台獨”政策。手段是“公投綁大選”。就是“用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方式來彰顯“台灣獨立地位”,來完成“台獨的國家化”,“台獨國家的正常化”。 要制定一個“合身、合時、合用”的“台獨新憲法”。 

  2008年1月13日,民進黨推出的“討黨產”公民投票,因投票率為26.34%,未過50%的門坎,被宣布無效。民進黨“立委”選舉大敗。在全部113個席次中,國民黨獲81席,民進黨27席,經去除未達5%政黨的得票數,計國民黨得票率是58.12%,民進黨得票率為41.87%。 
2月1日,台灣“中選會”宣布“入聯、返聯公投”與3月22日的大選合並舉行。 

  3月22日夜,謝長廷宣布競選落敗。陳水扁當局不顧海內外強烈反對而執意推動的所謂“入聯公投”,因投票人數未達總投票權人數的一半,投票率僅35.8%,公投未獲通過。 

  5月18日,民進黨企圖“一白遮百醜”,共推形象清新的蔡英文任民進黨主席。與陳水扁不同的是,蔡英文不再正面宣傳“台灣獨立”,代之以鼓吹“國家主權”,用意仍在堅持兩岸衝突的策略,以保住民進黨基本盤。 

  過去的七個月,蔡英文的“業績”是“曾與大家一起經歷過許多事,一起擦幹眼淚,努力從敗選挫折中站起來,一起看著陳水扁在814開的記者會,一起在830走上街頭,一起在1025吶喊要政府道歉下台,一起在1106參加圍城。”她的自我感覺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民進黨”。 

  如今,馬英九執政,雖業績不彰,但穩若玉山。陳水扁弊案連連,終因貪腐洗錢而兩進台北看守所,進“忠”進“孝”,不得挑揀。黨內為“挺扁”“棄扁”、“縣市長”初選爭鬥不休。而海峽兩岸喜事不斷,國共論壇接連舉辦,利馬“胡連會”,北京“胡吳會”,“兩會”會談,議題拓寬,三通直航順利實現,“團團”“圓圓”落戶木栅動物園。海峽形式轉變,無論華人社會或者國際輿論都是一片叫好。民進黨人落得什麼?雞飛蛋打,形象破產,一切都是徒勞和枉然! 

  瞻念前途,民進黨人樂觀?悲觀? 

  元旦當天,蔡英文發表一封給黨員的公開信,強調“民進黨將積極回應多數人的期待,破繭而出,重新扮演推動社會進步的火車頭,期許2009年民進黨成為一個令人驚奇的政黨。”“2009年對民進黨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將在黨內改革、‘國家體制’、‘國土規劃’、經濟治理、兩岸政策、社會分配等面向,提出黨的主張與路線,展現行動力。”“民進黨要繼續向前走,相信下一次台灣人民再把權力交民進黨時,一定會做得更好。” 
信中所謂“回應多數人的期待”,“經濟治理”“社會分配”是幌子,要害是:一,繼續堅持“台獨”路線,二,向國民黨奪權。進而實現變更“國家體制”和“國土規劃”。 

  翻檢民進黨歷次選舉得票率,有幾次突破40%上線?哪來的多數人啊?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吧!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兩岸和平,擱置爭議,發展經濟,共創雙贏! 

  民進黨的勇氣固然可嘉,有愈挫愈奮的韌勁,但卻不知台獨是條走不通的死胡同。原因是: 

  一,“民族自決”在國際法上有嚴格的界定,其範圍不適用於台灣。台灣不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不是什麼非自治領地、不是任何人的暫時托管地,不存在通過“公民投票”進行“民族自決”的任何理由。 

  二,“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複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兩岸終歸要統一,合情合理,也是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 。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 

  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本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這是13億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違背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拂逆中國發展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必然遭到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任何人,任何勢力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民進黨釋出極大的善意,處在十字路口的民進黨人就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抓住機會,改弦更張,徹底放棄台獨綱領,才是真的愛台灣!這樣才符合“多數人的期待”, 才能得到兩岸人民的諒解。“破繭而出,重新扮演推動社會進步的火車頭”也說不定啊!(來源:中評社實名網評精選) 


    相關專題: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