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瞭望》:俄格兵戎相見 北約東擴鋒芒受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30 10:25:08  


衝突中的俄軍傘兵。
  新聞回顧:當地時間8月8日淩晨,格魯吉亞軍方與南奧塞梯武裝力量爆發衝突,隨即演變成與俄羅斯軍隊的衝突。此後的幾個月中,俄羅斯宣布承認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自治州和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獨立,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與此同時,美國、歐盟等采取一系列行動,并向格提供和承諾提供巨額援助。俄格衝突見證了俄羅斯的強勢崛起,也帶來歐洲地緣政治的新變化。

  “5日戰爭”影響深遠 

  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之間爆發的軍事衝突,是歐洲地緣政治博弈加劇,進入相對不穩定期的重要標志。綜合來看,這次衝突事件是今年俄羅斯與美歐圍繞北約新一輪東擴、科索沃單方宣布獨立、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和建立軍事基地,以及在《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等問題上展開激烈交鋒的背景下,多種矛盾相互作用,綜合“發酵”的結果。 

  冷戰結束以來,北約連續兩次東擴壓縮了俄戰略空間,俄喪失了在中東歐大片戰略緩衝區和中間地帶。北約今年4月首腦會議決定進行新一輪東擴,其目標一是通過吸收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參加北約和承認科索沃獨立,鞏固加強對巴爾幹的控制;二是拉攏烏克蘭、格魯吉亞參加北約,把防禦前沿推進到黑海和高加索地區,繼續擠壓俄戰略空間。烏、格是俄西部和西南方向與北約現存的戰略緩衝區和屏障,失去這一地區,俄將無險可守、無屏障可擋,因此俄把這一地區劃為北約“不可逾越的紅綫”。 

  面對以美國為首北約的戰略圍堵,俄已忍無可忍,退無可退。在國力得到一定恢複後,俄作出戰略反擊,出兵“懲罰”格,正是俄對美歐咄咄逼人攻勢的“阻擊戰”,既嚴厲警告了烏、格等投靠西方的獨聯體國家,也向美歐表明俄維護國家核心安全利益的決心。 

  俄格“5日戰爭”的後果,直接導致美俄關系惡化、歐俄關系緊張和俄與北約關系的“冷凍”。美歐以及北約在齊聲譴責俄“過度使用武力”的同時,增加了對格的經濟、軍事援助,支持格繼續與俄對抗。衝突發生後,美加快了部署反導系統的步伐,并就此很快與波蘭達成協議;歐盟中斷歐俄新《戰略夥伴關系與合作協定》的談判,向俄施壓;北約凍結與俄的關系,建立了北約-格魯吉亞委員會,幫格重建軍隊。俄則針鋒相對,不僅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的獨立,與其建交,還決定在兩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隊。俄還宣布將在加裡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對付美反導系統。歐洲上空籠罩著對抗的陰雲。 

  然而,無論是俄還是美歐,都不願看到雙方關系的繼續緊張或惡化,“鬥而不破”仍是基本規則。首先是歐俄,維持正常關系符合雙方共同戰略利益的需要。歐盟在積極調解俄格衝突的同時,於11月決定恢複與俄的談判,并舉行了俄歐首腦會議,雙方同意明年中召開“泛歐安全會議”,討論如何建立新的歐洲安全體系。北約中的“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北約東擴問題上過分刺激俄,烏、格參加北約的“成員國行動計劃”資格再次被擱置。美俄也在尋求緩和關系的途徑。 

  問題的關鍵是美歐能在多大程度上向俄作出妥協讓步。俄把改善俄美關系的希望寄托在當選總統奧巴馬身上,希望美放棄在東歐的反導計劃,停止北約東擴。顯然,只要美歐不放棄對俄的圍堵政策,俄與美歐的根本矛盾將難以消除。(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征東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