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胡錦濤講話指明改革開放方向 三不創造新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9 16:03:23  


 
  新挑戰來自國內國外兩方面 

  談及下一步改革,多位受訪者都認為,中國的改革將開始“啃”最硬的“骨頭”,這其中既受基本國情制約,也有因改革亟須進一步完善提出的新挑戰;既有國內發展形勢的需要,也有適應全球化的新要求。 

  從國內來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認為,目前仍存在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方式粗放;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發展協調性不強;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發展基礎不穩固等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而他分析,這些矛盾和問題,都直接或間接與體制機制不完善相關聯。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但距離改革的目標仍有很大的差距: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規范的公司制改造任務還遠未完成,非公有經濟發展仍面臨著許多規制性障礙;市場體係特別是要素市場發育還不完備,維護誠實守信和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和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政府職能轉變仍未到位,政企、政事、政資不分的狀況在一些地方比較嚴重;宏觀調控體係還不完善;經濟調節與法制管理仍顯薄弱;部分社會成員間收入差距懸殊,有效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還沒有形成,等等。 

  “這些新問題新挑戰的產生恰恰是由於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今後真正的挑戰就是怎麼樣對改革進行改革,即深化改革的問題”,劉春認為,今後面臨的矛盾不僅包括新體制和老體制之間的矛盾、新體制利益結構和老體制利益結構之間的矛盾,也包括新體制與新體制、新利益結構與新利益結構之間的矛盾,“改革的挑戰將會更大,需要改革者以更大的勇氣來改革自身。” 

  另一方面,進入新階段之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與全球開放相聯係,中國也在不斷改革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尋求與國際規則接軌,因此,中國下一步的改革開放的路要怎麼走,是需要用世界的眼光加以分析。 

  “改革開放的30年,我們主要解決了打開門、邁出步的問題,下一步就要真正適應和融入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大趨勢之中了”,劉春分析,“如今已經不能脫離世界來看中國了,需要不斷轉變觀念,增強能力。” 

  范恒山認為,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建立起與世界通行做法相銜接的規則與制度,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國際市場,更多地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建立起有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有效防范開放風險的、富有特色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抵禦外部勢力侵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行使優先權利。 

  “中國改革正進入最艱難的攻堅階段,一些高風險的改革將進入實質性操作”,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常欣告訴記者,30年來中國在改革的過程中,強調“穩定是改革的基本前提”,由於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避免了不少國家遭遇的轉軌型衰退和劇烈的社會震蕩,而在今後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還需在協調社會利益關係、保持社會穩定方面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