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胡錦濤談憂患意識 讓人耳目一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9 09:14:57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香港大公報發自北京的特稿說,昨天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有一席話格外讓人耳目一新。他說,“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在改革開放前甚至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日子裡,沒有人敢質疑黨的執政地位。然而,三十年過去了,在最高規格的大會上,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說出這番話,不得不叫人感佩,也真實刻畫出三十年來中國民主政治的進步。

  誠如胡錦濤所評價的那樣,肇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開啟了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的“第三次革命”。此後,中國共產黨逐步完成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型。從這一點上說,胡錦濤對“執政地位”的理性思考,是對三中全會最好的紀念。

  細看胡錦濤兩萬餘言的講話,其中有成績,有總結,有部署,有展望。但也直言了中國目前面臨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坦承了工作的不足。既有對執政地位的長遠思考,也有應對金融海嘯的迫切願望。可謂是既有遠慮,又有近憂。

  胡錦濤說,“三十年來,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我們的遠大目標相比,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他又說,“黨和國家工作中還存在缺點和不足,人民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

  胡錦濤諄諄告誡他的執政團隊,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

  中國高層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展現出來的是謙遜樸實的政治品格,更是一種誠實勇敢的政治自信以及高瞻遠矚的領袖風範。

  有憂患意識當然是非常重要,但更要的問題應該在於“何以解憂”。從胡錦濤的講話中,不難讀出一個“民”字。無論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還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無論是“順應人民新期待”,還是“從人民中汲取智慧”,中國高層都在通過紀念改革開放對外宣示,將在今後努力書寫好一個大寫的“民”字,這無疑是“解憂”的最佳良方了。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