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軍報披露中國潛艇部隊訓練範圍已超越第二島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8 16:30:28  


 
  一艘潛艇就是一座水下流動城市。高技術的裝備需要高素質的駕馭者。操縱潛艇在深海遠洋縱橫馳騁、與敵較量,不僅要求指揮員具備較高的指揮能力和技術素質,也要求每個艇員都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和操作技能。在潛艇上,任何一個人、一個部位、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閃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艇毀人亡。 

  改革開放,使中國潛艇部隊人才隊伍建設邁開了新的步伐。過去,潛艇部隊官兵的選拔和其它部隊基本沒有差別,采用傳統的口口相傳的教學方法。

  1977年10月,海軍在天津院校工作座談會上確定了院校培訓體制,制定了幹部培訓規劃,決定從1978年起恢複學員入學考試制度,實現擇優錄取,從具有高中學歷的戰士和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4年制本科班次學員,從而實現了軍官、士官培養由土生土長到院校培養,由單一培養到多元化培養,兵員結構由義務兵為主轉變為以士官隊伍為主的目標。

  目前,潛艇軍官主要來源於應屆高中畢業生,經過潛艇學院和其它相關海軍院校4年教育獲得本科學歷後,方可在潛艇部隊任職。現在,已有相當比例的潛艇軍官擁有研究生學歷。 

  中國潛艇部隊還廣泛開展軍官、士官的終身後續教育,定期、有計劃地對潛艇艇員進行三級七階的不間斷的提高教育,教育模式由傳統的學歷教育為主變革為以任職教育為主,大大提高了艇員掌握新裝備的能力。 

  訓法戰法:走向複雜電磁環境下一體化聯合訓練 

  改革開放前,中國潛艇部隊還沿用傳統單一的訓練方法,不利於艇員戰鬥力的迅速增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海軍潛艇部隊堅決執行鄧小平關於“軍隊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的指示,探索出“以戰帶訓、以訓待戰”的潛艇戰備訓練模式。

  官兵著力研究未來戰爭初期海上作戰問題,針對現代海戰特點對軍事訓練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緊緊圍繞提高協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合成對抗能力、後勤保障能力、遠海生存能力這“五種作戰能力”展開訓練,不斷修改訓練大綱,充實新的訓練內容。實行水下隱蔽攻擊是潛艇作戰的基本特點,然而,隨著各種新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潛艇要保持隱蔽性日益困難。

  過去,潛艇在水下伸出潛望鏡直接觀察瞄准,在敵人鼻子底下進行突然襲擊,命中率較高。現在,敵偵察飛機可對在潛望鏡深度活動的潛艇拍攝清晰的照片,雷達也可捕捉到潛望鏡伸出水面活動的潛艇,水中的水聲器材對抵近偷襲的潛艇可隨時察覺。這一切,給潛艇隱身攻擊帶來了巨大威脅。

  為此,海軍司令部組織有關院校科技人員和潛艇部隊指戰員刻苦攻關,對各種不同的隱蔽攻擊方法實施嚴格訓練,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邊實踐邊總結,訓練一次提高一步,大大提高了潛艇在水下的機動能力,掌握了一系列潛艇實施隱蔽攻擊的新作戰方法。

  潛艇部隊還與水面艦艇部隊、飛行部隊一起進行綜合合成訓練,以陸海空天電作戰單元組成的作戰體系為對象,由多維力量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聯通與融合形成高度集成、無縫鏈接的一體化作戰體系。

  航行足跡:由近海伸向遠海直至太平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