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溫家寶離京赴日 中日韓攜手共渡難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3 10:29:31  


12月12日,在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市街頭,人們從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宣傳旗幟旁走過。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于12月13日在日本福岡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以及韓國總統李明博將出席會議。 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3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出席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新華網報道,陪同溫家寶總理出席會議的有: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謝伏瞻,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丘小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

  中日韓攜手 共同渡難關

  另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按預定計劃,12月13日,中日韓領導人將在日本福岡會晤。這次會晤在金融危機蔓延的嚴峻形勢下舉行,三方領導人將就此交換意見,商討對策。這將對進一步加強三國的合作,促進東北亞和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1997年東盟首腦會議特邀中日韓領導人列席,形成了東亞地區合作的10+3(東盟+中日韓)框架,歷經十余年發展後已成為東亞地區合作的主渠道。1999年,在10+3框架內,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啟動,為促進東亞地區合作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東亞地區合作在10+3主渠道下已穩步前行10年,取得積極進展,初步具備了充實內涵、全面發展的戰略升級條件。

  從中國方面看,2001年中國結束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後,迅速啟動了與東盟構建自貿區的談判。2004年,中國與東盟正式實施“早期收獲計劃”,雙方關係日趨緊密,成為地區合作的主要推動力。雙方主張的和平、合作、發展的地區合作模式,為區內外廣為接受,成為地區合作的典范。中國還積極開辟次區域合作,主動參與大湄公河流域開發,啟動南北走廊建設,打通中國東盟陸上運輸戰略通道,並設立“泛北部灣開發區”,形成兼顧內外的次區域開發戰略。

  與此同時,自2001年起,中國連續舉辦9屆博鰲論壇,為各國政商學界領袖提供了一個以推進地區合作為目的的平等對話舞臺。目前,中國的地區合作戰略已開始向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中南美擴展。

  從日本方面看,繼2002年日本與新加坡、墨西哥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後,2006年啟動了“快攻東盟,構建事實上的東亞共同體”戰略,將原定計劃提前5年。2008年初,日本與東盟及其核心國如期達成了EPA,一舉拿下8個雙邊協定和一個自貿區,初步框定了“海洋地緣戰略圈”要塞,也開始向澳新印以及中亞、中東輻射,並與中南美、瑞士等區外國家和地區展開自貿協定談判。日本還在東盟地區內積極落實日本的產業、技術、金融及會計等標準,並不斷擴展地區合作空間。

  從韓國方面看,自從2004年11月韓日EPA談判擱淺後,韓國將自貿區戰略重點轉向區外,積極與美國、加拿大、歐盟、墨西哥、印度等展開談判,試圖跳出東亞,走“外遊戰略”,但受到內外抵制,進展不順,反而失去了區內人氣。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在競選時就曾聲稱要否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更致使李明博政府的地區合作戰略進退維谷。眼下,受金融危機影響,韓國貿易赤字擴大,外資逃離嚴重,股匯兩市暴跌,突出暴露了丟失地緣依托的弊端,亟須重歸本地區,展開戰略合作,經營地區戰略腹地。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深化,世界經濟面臨衰退,作為東亞地區的主要力量,中日韓加強地區戰略對話和政策協調,推進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特別是展開有效的環保、能源以及地區賑災、減災合作,促進區內人財物、知識、信息以及技術等交流融合,不僅有利于彌補東亞地區合作中的結構性缺陷,更有利于化解東北亞地區的內在矛盾,維護共同的發展空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