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能以平等態度對中國 歐洲對華存在認知錯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1 14:28:26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西藏問題”成為2008年中歐關係發展歷程中最大的絆腳石:從今年3月拉薩“3.14”事件後,歐洲媒體的不公正報道,至12月6日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齊一意孤行會見達賴。打著“人權”、“民主”的旗號,歐洲一次次觸及的卻是中國不容干涉的核心國家利益。

  但歐洲仿佛對此鮮有認識。薩科齊事後發表言論,宣稱“見達賴不會影響中歐關係”。而當中國推遲里昂峰會、嚴正抗議歐洲干涉中國內政之時,又從歐洲傳來非議,指責中國“小題大做”。

  到底歐洲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達賴又是一個什麼形象?中歐關係的症結何在?為此,本報特邀中歐兩地學者對話,探討中歐之間的認知差異。

  【對話人】

  Etienne Reuter(中文姓名“駱一德”),歐盟中國問題高級顧問
  邱震海,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中歐關係研究專家
  謝棟風,《國際先驅導報》駐歐盟記者,長期負責中歐關係議題報道

  問題一:薩科齊執意會見達賴的背後,是否反映了歐洲對待中國秉持“人權高於主權”的標準?

  駱一德:我不知道薩科齊為什麼這麼做。在我看來,達賴並非象徵著人權,西方人把他看作“精神領袖”,所以他是一個宗教人物。我知道達賴在西方的形象與他在中國的形象非常不同。在西方,有很多關於西藏的好萊塢電影,人們從中獲得的感受也許並不符合西藏現實。但政治中的現實是:西方人確實獲得了這些感受,並基於此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我認為,目前來講,“人權比主權更重要”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只不過的確有不少歐洲人會認為人權和人的尊嚴是一個全世界普遍通行的準則。

  邱震海:薩科齊見達賴的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有他自己的個人原因:他是牛仔作風,好像愣頭青一樣的風格。他不了解中國,對中國不感興趣,同時外交經驗匱乏。其次他執意見達賴反映了歐洲人普遍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歐洲特別是法國,可以說是為了所謂的人權理想能够做出一些荒唐事情的。所以我們看到薩科齊也好,默克爾也好,在“西藏問題”、達賴問題、甚至奧運會問題上和中國衝突。他們自己還不是很清楚觸及了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

  謝棟風:以我個人經歷而言,我覺得歐洲看中國有“人權問題高於主權”的趨勢。歐盟自詡為“人權衛士”,動輒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國,拿中國的人權說事已成為別有用心的歐洲政客的拿手好戲,再加上歐洲主要媒體推波助瀾,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也就入了套。這也就不難理解,今年4月的巴黎和倫敦街頭,有那麼多無知者與那些用心險惡者、“藏獨”分子站在一起,上演攻擊中國殘疾運動員火炬手的鬧劇。

  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學院”的專家最近有一句話,“儘管歐盟要與中國發展戰略關係,但實際上歐盟領導人各自為政,經常以人權問題歪曲中國,取悅國內”。對此我非常同意。
  
  問題二:現在達賴在歐洲人眼中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駱一德:具體是一個什麼形象,我不能對此進行評論。我相信絕大多數歐洲人都知道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認為沒有人想質疑中國對西藏的主權,達賴喇嘛只是被看作一個精神和道德上的領袖,一個宗教界人士。

  邱震海:達賴在歐洲人眼中是一個完人形象,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喜歡達賴呢?首先需要理解歐洲對西藏的複雜的香格里拉情結,簡而言之就是現代化中被異化的歐洲人對原始質樸文明或者最古老文明的一種向往,比如他們對非洲的熱衷,比如他們對自己並不了解的西藏文明充滿向往。在他們看來,那裡正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其次,達賴總在西方宣揚和平、博愛的公關方式,契合了歐洲人心裡冥冥的需求,也欺騙了大多數歐洲人對他真實面目的認知。

  謝棟風:我曾碰到法國駐歐盟代表團的一位官員,他對我說:“達賴是一個文化領袖,而且他說不謀求西藏獨立,我們總統見他難道有什麼不對嗎?”這位先生的話在歐洲人中非常典型。達賴正是很好地利用了歐洲人的“天真”和“同情心”,在宣教的同時,將諸多有關西藏人“廣受文化迫害、無宗教自由等人權受到踐踏”的不實之詞灌輸到他們耳朵裡。達賴用“和平主義者”、“慈祥仁和”的形象掩蓋了他背地裡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實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薩科齊晤達賴 推跌中法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