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探秘中國的51區:國外衛星難獲基地核心機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2 14:27:37  


 
  基地是經中央軍委批准,於2003年12月正式組建的。雖然基地成立到現在只有五年,但這是空軍試驗、訓練體制改革的結果。基地幾個試驗區的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懷的指示,陳錫聯、王尚榮以及蘇聯專家蓋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月3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命令,我國唯一的一座綜合性導彈試驗靶場正式組建。其中空空導彈試驗部為第二試驗部,地空導彈試驗部為第三試驗部,這分別是基地二個試驗區的前身。1959年4月,受軍委副主席彭德懷指示,組建了空軍第三訓練基地(三區前身)。 

  組建僅僅是個開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現代化的武器試驗基地,我們的先輩們憑借的除了實幹,就是堅信祖國強大、民族複興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陳士榘將軍率工程兵部隊進駐巴丹吉林沙漠,開始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荒蕪絕人煙,風吹石頭跑”的嚴苛環境下,開始了中國航空、防空武器實驗基地的建設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館中,記者有幸看到了當年建設者的“地窩子”。這是一種半地下的房屋,牆體都是土坯,房頂為了應付大風做了特別的加固。走進“地窩子”,除了牆上掛著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極端簡陋的土炕。這些原始、落後的“地窩子”完全和先進、精密的國防試驗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國軍人就是憑著那股子“精氣神”在沙漠戈壁中開辟出了一片綠洲。 

  接待記者的招待所,坐落在基地第一試驗區。從機場到第一試驗區,客車僅開了10多分鐘。公路兩旁,陽光透過胡楊林樹葉,在來來往往的車輛上投下斑駁的“迷彩”。走進基地,就感覺到是一個華北某個小城,如果不是軍車牌照和來往士兵,很難感覺到軍事基地那種特殊的氛圍。不說那些高精尖的雷達、光學測試設備,不說那些遍布基地幾十萬平方公裡的光纖傳輸綫路,就是宛如花園式的幼兒園和居民小區,就足以證明基地人如何把這片近乎無人區的不毛之地變成國防軍事重鎮。在這片灑滿陽光的靜謐之中,只有如水的時光無言地記錄下了基地的光榮與使命: 

  基地成立50年以來,先後完成了陸海空軍2200項空空、空地、地空導彈試驗任務;完成了470餘項新機新裝備試驗和作戰平台改進鑒定任務;組織了150餘次演習演練和戰術對抗訓練;取得科研成果1000餘項。現在的基地,已經成為中國軍隊難得的“信息化戰爭實驗場”和“戰鬥精神礪練場”。 

  信息化建設早已領先全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