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永國 北京 研究員
台灣《遠見》雜志社長期以來針對兩岸的統獨問題進行民調。在2008年年10月份以及11月份的民調中發現台灣贊成“即可統一者”,2004年時為35.9%,2008年時降為16.2%;認為“沒必要統一者”,2004年時為38.2%,2008年時上升為66.3%。台灣在終極統獨立場方面,贊成“兩岸最終應統一者”,2006年為28.7%,2008年為19.5%;反對者2006年為54.5%,2008年為67.5%;贊成“台灣最終應獨立為新國家者”,2006年為44.3%,2008年為50.6%;反對者2006年為40.3%,2008年為34.1%。
中國國民黨《中央日報》針對該民調做出的政治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大陸長期對台灣“文攻武嚇”和打壓台灣國際空間遭到台灣民衆反彈的結果。
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此番政治解讀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通過中國國民黨的分析,反而讓中國大陸看到台灣執政黨借助這些台灣民意數字做政治操弄的手法。因為,台灣政治和社會的諸多問題,如果單純從民調的數字上做分析,很難看到台灣真實的一面。此份民調,就是最好的例證。
台灣民衆支持“兩岸統一”,還是支持“台灣獨立”,本質上取決於台灣民衆要清楚的知道兩者的利弊及對台灣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然而,在台灣執政黨長達近20年的兩岸統一妖魔化的政治操弄下,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兩岸統一”的政治議題長期進入不了台灣主流民意,而且長期是標榜“民主”“自由”的台灣媒體的“政治禁區”。 正如即將下台的陳水扁曾洋洋自得的對外宣稱:民進黨八年執政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就是培養了馬英九的台獨意識。我們由此可以窺視李登輝、陳水扁之流對台灣民衆長期台獨政治意識的思想灌輸。
這就如同台灣執政黨長期以來就在“兩岸統一”的道路上放置通了高壓電的鐵絲網,並在指示牌上清晰地寫著“高壓危險”,同時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對過往的台灣民衆進行“勸誡”。那麼,這條“兩岸統一”的道路自然就“政治荒蕪”了。在台灣長期執行“遏制兩岸統一”的政治路線下,又怎麼能奢望台灣民衆會越來越多的支持“兩岸統一”呢?
而且,如果我們再細心一些的話,用2300萬台灣民衆的總和乘以2008年支持“兩岸統一”的台灣民衆的16.2%,可以得出支持“兩岸統一”的台灣民衆總數為368萬。而這一數字基本上與長期在海峽兩岸開展經商、文化交流的人數比較接近。
該統獨民調恰恰證明:兩岸民衆直接溝通、交流和交往是實現兩岸統一最重要的保障,它強過世間一切的武器。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發揮一下理性思考:如果台灣執政當局能够長期(如8年時間)執行“兩岸共同遏制台獨勢力發展”的政策,恐怕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在若干年(如8年時間)以後將低於10%。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只不過走得多了,就變成了路”。但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不適合“台灣獨立”的政治道路。正如處於執政狀態的陳水扁所說:“台灣獨立”是任何台灣領導人都走不通的道路。很遺憾,陳水扁只說出了一半的事實,更準確地講,“台灣獨立”的政治道路的終端是一個懸崖。無論走在“台灣獨立”政治道路上的人有多少,也無論在這條“台獨之路”的兩邊鋪著怎樣艶麗的鮮花,即使“台灣獨立”的政治道路看似是怎樣的“通暢”,都無法讓“台獨勢力”或“台獨分子”避免粉身碎骨的政治結局。
由此可見,在台灣民衆無法客觀而準確的獲知兩岸統獨利弊及其對台灣生存和發展的影響時,任何關於台灣民衆統獨的所謂民調都是沒有什麼政治內涵和意識的數字。
所以,當前對中國大陸維護和實現兩岸統一的政治目標而言,最重要的政治步驟就是:
一、中國大陸維護兩岸統一的政治力量必須以公開、合法的方式盡快進入台灣本土;
二、必須打破台灣不能討論兩岸統一的政治禁忌,使“兩岸統一”的政治議題成功進入台灣主流民意;
三、在台灣本土開展廣泛、全方位而有效的兩岸統獨政治利弊的政治討論、政治溝通和政治交流;
四、放手支持和發展維護兩岸統一的台灣政治力量的全面發展;
五、幫助維護中國統一的台灣政黨的政治崛起並取得台灣政權;
除此之外,兩岸政治統一是沒有現實可能性的。
不過,台灣《遠見》雜志社的這份民調和中國國民黨的對應政治分析,卻給中國大陸提了一個醒:在“兩岸統一”尚未進入台灣主流民意的政治環境下,主觀上依賴台灣的任何政黨或政治領導人倡導或維護“兩岸統一”都是不現實的,也必然將台灣最終推向戰火之中。轉變台灣民衆對兩岸統一的政治支持,從本質上取決於中國大陸維護統一的政治力量在台灣的介入。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中國大陸不能把統獨的政治議題在台灣本土點燃,若干年後,兩岸的戰火必將在台灣本土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