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第十四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25日在北京開幕,近400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金融業界代表和專家與會。
新華社報道,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業銀行行長項俊波在致辭中表示,兩岸經濟交流已經形成了投資和貿易相互促進,產業鏈條逐步延伸,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新局面。實體經濟層面交流合作的拓展與升級,必然要求金融業提供與之相配套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兩岸在貨幣兌換、直接通匯、市場開放、異地上市和金融學術交流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提升兩岸金融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必須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他說,目前海峽兩岸面臨著抵禦全球金融危機的共同任務和挑戰。大陸和台灣都是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新興經濟體,全球金融危機對兩岸的經濟增長也都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在這個關鍵時刻,兩岸更應該加強溝通,積極推動互惠互利的合作,努力化挑戰為機遇。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執行副會長孫亞夫在發言中表示,兩岸直航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打開了新的機會之窗,也給兩岸金融往來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動力。現在兩岸間每年有480萬人次的人員往來,1200多億美元的貨物貿易,數萬家台資企業在大陸經營。兩岸經濟關係已經發展到這樣密切的程度,要求兩岸金融企業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服務,加快金融合作步伐,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他還表示,兩岸金融專家和業界代表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對於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對於海協會和海基會日後進行兩岸金融合作議題的協商將十分有幫助。
台灣金融代表團團長、台灣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張秀蓮表示,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是兩岸金融界最具規模、最具代表性的交流平台,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對兩岸金融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兩岸都在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進行各自的努力,這個研討會的召開為雙方交換意見、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相信不久兩岸金融合作將有進一步突破與發展。
由中國金融學會、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和“中華經濟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從1994年至今已舉辦了14屆。本屆研討會將圍繞現階段兩岸金融合作與展望、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金融風暴下的證券業發展、期貨商品發展的機會與挑戰、保險資金運用與風險管理等議題展開專題討論。研討會將於26日閉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