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消費券後 馬政府更要防範大量失業衝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1 09:53:43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劉內閣”日前推出的“消費券”方案,一般而言廣受好評,咸認為是在經濟大蕭條情況下一帖能有效提升島內需求的好藥。民進黨所提的退稅案是發放現金,沒有把握民眾會將退稅款轉化為有效購買。而由於低收入戶沒有納稅,因此無稅可退,故退稅案反而將錢發到中高收入者手中,消費效果可能更差。整體而言,消費券大概是非常時期強力拉抬民間消費的最佳做法。

  當然,“劉內閣”也了解,以政府舉債發消費券絕對不是常態,是非常性的做法。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八十年才一次的經濟蕭條,可以比喻為政治上的“亂世”。當“國家”處於緊急狀況時,政府的救急處分,就像是“動員戡亂”,許多方面都不受法律的約束。同理,經濟大恐慌時代的消費券救急措施,大家也都不會那麼計較諸如按戶/按人、排富/不排富等小枝節。

  社論指出,但是,我們要提醒劉院長,千萬不要因為人民包容政府緊急處分的彈性,就忽略了應有的政策分析與比較。在先前的社論中也提到,雖然同樣是政府赤字,短期的增加政府支出就遠比中長期的減稅要來得健康。此外,即使因超額政府支出而產生的短暫赤字可以接受,也不表示赤字預算的內容就沒有檢討的空間。簡言之,即使在“動員戡亂時期”,負責任的政府還是有義務要對政策做細膩的推敲。

  在此,我們要對消費券政策後下一波的政府施政,提出看法。

  如所周知,台灣金融界國際化的程度不高,故台灣受美國金融風暴的直接衝擊相對而言並不大。但是,台灣真正面臨的挑戰,極可能是第二波的後續效應。因為美國經濟不振,壓縮了台灣的出口,故未來幾季必將引發台灣的生產衰退與失業。消費券能夠靠乘數效果帶動若干購買,但是購買金額扣掉頗高的進口比率,真正能夠帶動的島內生產、就業效果恐怕有限。我們認為,下一波政府政策必須要著重在能夠帶動大量島內就業的、勞力投入密集的政府建設。唯有如此,才能在歐美購買力下降、壓縮台灣出口的時候,避開大量失業的衝擊。

  社論指出,舉例而言,台灣的水土保持甚差、河川保育年久失修、山崩土流一年比一年嚴重、危橋斷崖處處皆是,每逢大雨颱風就災情慘重。這些水土、保育等修復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工、植栽、探勘等人力,而且是護育台灣最需要、最迫切的工程。我們認為,未來的愛台十二建設內容,有必要做些調整,將重心放在與此類島內永續發展有關的保育工程,或是其他與島內就業密切相關的公共建設,並且藉此雇用大量的勞動力,以吸收歐美經濟恐慌對台灣的第二波衝擊。再以永續、保育工程為例:如果能夠藉此機會一舉整治河川與改善水土保持,則是同時三件功德:創造就業、提高國民所得、美化環境。這樣的分析,希望“劉內閣”與“經建會”能夠審慎思考。

  從“拚就業”的角度思考,也同時能對有限政府預算下千頭萬緒的產業拯救方案,理出一些頭緒。目前,汽車業叫苦連天、DRAM業正處寒冬,即便是平面新聞媒體,也都是在咬牙苦撐。但是政府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行行業業都抒困、都免貨物稅、都收歸公營,無論如何得有個先後次序。我們認為,這產業取捨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內需性與就業性。大凡牽涉到外人參與、或與他國之配合有關、或市場條件受國際主導、或與島內需求關係不密切者,則都應該考量予以暫緩、延後、或減慢步調。

  台灣的政府負債頗高、財政情況並不好,政府支出的本錢並不雄厚。在經濟大恐慌的非常時期,人民可以不計較短期的赤字,對於各種名目的特別預算,稍微寬容以對,但正因為如此,“內閣”施政就更要謹慎評估,要傾聽人民的聲音、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

  我們希望在消費券一項正確政策之後,“行政院”能夠明察下一波台灣經濟的衝擊,洞燭機先,做出正確的規劃。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