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吳惠蘭:打造香港第五大支柱 夥粵闖新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8 09:00:44  


劉吳惠蘭認為,現時是機遇大力推動創意工業,為本港經濟求新出路。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金融海嘯衝擊本港,金融、貿易等4大支柱受重創,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接受專訪時稱,要為經濟開拓新出路,創意工業可能是第5大支柱;尤其香港可結合深圳,為內地世界工廠的生產綫,打造具魅力的品牌。

  經濟日報報道,金融海嘯引致經濟低迷,各界謀求新出路,劉吳惠蘭認為,現時是機遇大力推動創意工業,為本港經濟求新出路,“我未敢大膽講,創意工業就是香港的第5支柱,但這肯定是一個新方向。”

  創意產業辦公室 明年4月登場

  她特別提出,香港應結合深圳和廣州的地域優勢,去發展創意工業:香港作研發中心,深圳是製造中心。“香港市場細,要做大個市場,必須與深圳結合;深圳和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已可抵得上一個歐洲國家。”

  劉吳惠蘭又指,香港可發揮其創新意念,結合內地完備的生產綫,打造品牌,從而提升中國製造的價值,“國家自十一五規劃,也強調自主創新,打造品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作為鐵的品牌,每日出產由高檔次的汽車,以至家電用品、時裝等,全貼了人家的品牌,香港有能力去打造新品牌。”

  韓國98年因為亞洲金融風暴,提出“設計韓國”的戰略。港府今次也要重點出擊,特首曾蔭權特意將推動創意產業的4、5個部門,統合為“創意產業辦公室”,明年4月正式開門大吉。

  新整合是否意味有新錢?又或是政府要揀選誰是創意工業的龍頭?劉吳惠蘭笑言,港人重視的創意,是百花齊放,絕不會採用台灣模式,揀選優勝劣敗(pick a winner);至於政府投放鼓勵創意的資源,現時多達30億至40億元,“錢方面,現時並不缺!”

  港人搞室內種植 獲邀杜拜發展

  但她指,資源分配會有壓力,現時重點是培育計劃,“要教曉有創意的人,去搞一門生意,包括保護知識產權,要寫生意計劃書,找創投基金投資等。”

  面對經濟前景未明,市場上資金已緊絀,會否令創意工業更生不逢時?劉吳惠蘭也坦承,不少企業只求自保,更遑論搞新事物;但若有好概念,亦不乏資金支持;例如有港人搞室內種植技術,獲邀去杜拜發展。

  誠如著名作家余秋雨指出,創意產業必須有“文化環境”的孕育。劉吳惠蘭也期望,家長對子女能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談及創作,人才最為關鍵,而且必須從小做起,日後的中學教育,亦會加入視覺藝術課程,教授青年人一些基本的技術,讓他們更好地發揮創意。”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