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胡志強:兩岸應盡快打開經貿以外的對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8-11-17 00:25:21


胡志強(左)與郭偉峰對談。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中國評論》月刊十一號刊登了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對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專訪。胡志強在接受專訪時強調,兩岸應儘快打開經貿以外的對話。

  9月上旬,台中市長胡志強熱情接待了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一行。訪談期間,胡市長還特別提到,在他擔任“新聞局長”的時候,就接待和宴請過當時最早訪問台灣的大陸記者、現為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的郭偉峰先生,並讚揚郭偉峰是“開拓兩岸新聞互動的第一人”。

  當過“新聞局長”的胡市長,對新聞朋友的來訪感到特別的親切,對於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提出的問題,也坦誠地談了自己的看法。全文如下:
  
  馬英九現在的處境

  中評訪問團:您怎麼看馬英九現在的處境?

  胡志強:大家都覺得他處境困難,尤其受到媒體的壓力非常大,反對黨的壓力也很大。可是我們稍為回頭看一下,今天的狀況,理想不理想?不理想。為什麼不理想?我覺得有好多因素:

  第一,民眾的期望過高。憑良心講,馬當選前後,民眾對他的期許很高。過度的期許,必然帶來過度的壓力。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台灣的體質不良。過去八年,台灣的經濟發展極端的緩慢(我沒有講停滯,很客氣了);很多事情不理想,該漲價的不長價,一直壓在那裡,壓力鍋一直不開。馬英九上任後不得不弄開這個鍋,因為他要煮飯,但再大的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呀?米在哪裡?水在哪裡?鍋在哪裡?油在哪裡?鹽在哪裡?菜在哪裡?肉在哪裡?這些可能都很困難。所以,我們要承認,這樣的環境,這樣的體質,是很不理想的。

  第三點,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他可能並不知道,5月就任以後,下半年就碰到30年50年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當時沒有人想到,到7月以後才慢慢明朗,而且都說最壞的情況還沒有來到。不少人都預估,可能還要幾年的時間才會走出谷底,現在還沒有到谷底。因此,國際因素的影響,也是一個問題。

  第四點,馬英九跟劉兆玄,我覺得都有一點點讀書人的拘泥。我的意思是說,他們幾乎沒有對外說明,不是他們做不好,而是因為有前面幾個主客觀方面的原因。

  第五點,當然我們要承認,馬上任以來也有很多錯失,都沒有辦法馬上見到效果,產生了信心危機。比如,有時候講錯話,有時候決策看不到效果。

  大幅度開放大陸政策 符合兩岸的利益

  中評訪問團:您怎麼看待或評價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對兩岸未來的互動發展,您有何看法或建言?

  胡志強:首先,是兩岸經貿發展。馬英九毫無疑問在全力推展符合雙方利益、大幅度開放的政策,開放以後有覺得不夠的,立刻調整。例如兩岸直航的班次,可能由一個禮拜的18個班次,增加到100多個班次;大陸觀光客以前不能經由小三通方式來台,9月底以後也開放了;截彎取直的問題也可能於年底解決,目前從台中飛廈門需要80分鈡,直飛只要40分鐘。這些都是馬英九以前沒講的,現在則要大幅度開放。

  但是,我想講的第二點是,我覺得,兩岸應儘快打開經貿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對話。台海之間不是只有經貿開放課題,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也是蠻重要的。比如說,馬先生一直在提的“外交”方面的問題,或者民眾很關心的“國防”方面的問題。但是,不論“外交”還是“國防”,大概兩岸之間都還沒有共識。雙方應該盡快對此有某種程度的共識,並在這個共識基礎上,繼續努力來改善兩岸關係,消除陰影。

  第三點,除了經貿之外,大陸可不可以考慮做一些讓台灣民眾拍手鼓掌的事情?比如把飛彈撤掉,使兩岸不會走到干戈相見的地步?也許大陸可以說,飛彈是用來打台獨的,不是打台灣同胞的。但大陸的科技有發達到飛彈能分清誰是台獨、誰不是台獨嗎?我不是在挑麻煩,而是認為沒有必要;廈門的商業區,以前也有很多軍事設施,現在不是都撤掉了嗎?

  講到台獨,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的務實型,以為搞“台獨”會對台灣好;另一種是情緒型,把“台獨”當宗教來看。所以我們也不要簡單地認為,什麼都是經濟問題,經濟好了,兩岸關係就會好到極點。因此,經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希望大陸能重視“國防、外交”問題可能為兩岸關係帶來的陰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與海峽兩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