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宏觀調控政策調整看中國樓市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5 09:55:27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中國近日出臺擴大內需的一係列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推出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安排了高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釋放出“保增長”的強烈信號。而拉動投資和消費,房地產行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據新華社的新聞分析指出,專家測算,房地產業每增加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能吸納30萬人的就業。僅以今年北京700多萬平方米保障房和“兩限房”的開工計劃來算,就能解決240萬人就業,並帶動鋼材、水泥等市場需求。 

  有關專家提出,在擴大內需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避免經濟結構中過分依賴房地產業。只有合理的產業結構,才能有效應對風險。 

  “歷史從來不是簡單的重復。從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可以看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鼓勵自住性消費需求是一個鮮明特點。”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說。 

  10月中旬,中國國務院出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降低住房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的有關政策,引起各方關注。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更凸顯政府通過一係列政策,“接長”保障性住房“短腿”的決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12日表示,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今年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今後3年,中央財政將投資9000億元,用于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平均下來每年有3000多億元的投入。 

  業內人士指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動經濟的需求。據測算,廉租住房的建設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將拉動建築業的發展,可以提供200多萬個就業機會。如果把上下遊產業加在一起,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帶動投資近6000億元。 

  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醞釀出臺保障性住房規劃管理的若幹意見,將對規劃選址、住宅容積率、公交配套等相關內容進行規范。這意味著,“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樓市調控思路,在實踐中展開。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後,有關專家看來,“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等政策,是對樓市的“實質性利好”。有關措施表明,中央鼓勵居住消費的態度明確,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或將進一步放鬆。 

  此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央行出臺政策“組合拳”,為買房人“鬆綁”減負:從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下調到1%;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交易成本降低,有利于減輕購房者負擔,有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信心。 

  但需要強調的是,降低住房交易稅費,本質是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目的是“支持居民購房”,而不是支持“高房價”,調控政策絕非“救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信心不足,要啟動低迷的樓市,需要三個“一點”:即國家稅費降一點,銀行利率降一點,開發商讓利使房價降一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購房者入市。 

  很顯然,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不是開發商期待的簡單“托市”。它一方面強調放鬆銀根,鼓勵消費;另一方面強調調整結構,引導市場。這將有利于商品房與保障房之間的平衡發展,有利于將房價控制在合理區間內,防止因房價大起大落衝擊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