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高官:中國將量力而為救助國際金融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5 10:02:17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包括央行副行長在內的中國高級經濟官員14日說,中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已經並將繼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地參與國際金融危機救援行動。 

  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說,為擴大內需,中國最近出台了總額為4萬億元的一攬子投資項目。“我想,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13億人口,中國經濟發展的快速平穩,本身對於世界經濟就是貢獻。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不關注外部的情況?我想不是的。” 

  他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國家對這次危機發生以後,如何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如何避免今後再發生類似的危機,都在積極地參與。20國國際金融峰會中國領導人也要到會,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中國會履行自己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盡的、也是我們可以承受範圍之內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會積極地參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救援行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雙邊的,比如說雙邊的貨幣互換;也可以通過多邊的,比如說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個平台來參與這次活動。 

  他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強各國在應對危機方面的合作和協調。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應對這個危機的態度是高度負責的。我們的態度是,首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穩定的中國經濟和中國的金融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本身就是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一個最大的緩解和貢獻”。 

  中國也有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不可避免地要投資到海外。易綱說:“我們對外匯投資也是非常負責任的。在危機的過程中,我們以一種負責的態度、一種穩健的態度來對待目前這場金融海嘯,這樣會使得利益相關方都會得到好處,並且能夠使危機得到一種最好的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樣一種負責和穩健的態度,而不是一種恐慌拋售的態度,對整個金融市場都是有好處的。”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說,中國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會對發展中國家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特別是對一些原材料出口國會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因為中國要建設一些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必然會增加原材料需求。中國的增值稅轉型和企業新一輪的技術革新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 

  他還希望美國、歐洲放鬆對中國的技術限制,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美國和歐洲技術。這樣也可以拉動他們的經濟。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