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賴幸媛:陳雲林明年下半年會再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3 08:50:19  


賴幸媛:兩岸互信冰融,朝野才易凝聚共識。
  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早前訪台,綠營民眾“圍城”,是否會影響兩會領導人互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篤定表示,兩會制度性協商不會因此受影響,“江陳會”仍會在兩岸輪流舉行,一年兩次,明年下半年,陳雲林可望再度來台。

  賴幸媛昨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到圍城流血事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她強調,兩岸之間對持續進行制度化協商,不論是在江陳會前或會後,都擁有堅定的信念。從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與陳雲林這幾天的談話中,可以得到印證。

  賴幸媛認為,圍城事件不會造成兩岸制度性協商受挫,不會對兩岸發展有影響。她說,兩岸交流“有來有往”,是雙方共識,未來兩會制度性協商還是會以穩健方式進行,江陳會一次在對岸舉行,一次在台灣舉行。

  早在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孔廟受群眾推擠跌倒事件發生前,就有質疑,為何不在第三地舉行兩會協商,為何堅持在台灣舉行?賴幸媛說,制度化協商一定要有來有往,才能讓對岸也面對兩岸的政治現實;唯有陳雲林親自來台灣舉行協商,才能真正落實兩岸“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的原則。

  兩會制度化協商一次在大陸舉行、一次在台灣舉行,是“陸委會”努力達成的目標,從未考慮在第三地舉行。明年下半年四次江陳會將在台北舉行,“雙方都有默契,就是這樣”。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是下次江陳會的議題之一;賴幸媛透露,兩岸警政相關單位、專家已在廈門等地開過一次會,研商共同打擊犯罪。警察學校專家學者和前政府官員都有到對岸開會,“各種意見交換管道非常多”,但如何落實為文本,還需要進一步協商。 

  賴幸媛:兩岸互信冰融 朝野才易凝聚共識 
 
  賴幸媛表示,在野黨對兩岸關係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她認為這與兩岸長期對峙有關。未來隨著兩岸互信逐漸累積,相信朝野對未來兩岸關係能夠更容易凝聚互信與共識。

  對於在野黨對兩岸關係的疑慮,她表示,正常、可以理解的,這是社會心理的問題。

  她說,在野黨對兩岸關係倍感憂慮,與長期以來,兩岸軍事與政治對峙有關。因為過去兩岸關係的高度緊張,造成民眾對現在兩岸朝向和解、冰融的過程,期待與疑慮同時存在。

  賴幸媛以“陸委會”日前進行的民調佐證指出,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二的受訪者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但她也清楚部分民眾擔心,台灣二十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自由與人權可能因為兩岸關係發展受到傷害,擔心“國家主權”、“國家”尊嚴受傷。

  她表示,從這次江陳會在台北舉行的安排與成果,可以看到,政府部門對“國家主權”與尊嚴守得很緊,只進不退,對台灣主權是加分的,至於進多進少,尊重大家主觀的感覺,但是政府一定是往進的方向在努力。

  但隨著第一次與第二次江陳會談制度性協商,賴幸媛表示,兩岸互信逐步建立,兩岸也願意正視政治現實。她相信隨著兩岸一點一滴累積的互信,朝野的互信也會有所改善。

  賴幸媛解釋說,兩岸協商制度的建立,民進黨有極大的貢獻。從一九九零年代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努力,到民進黨執政八年推動的小三通、節日包機等都是劃時代的貢獻,因為有這些累積,才能達到五二零後,第二次江陳會談在事實上互不否認的成績,因為有前人努力,才達到互不否認的成績,國際社會也普遍肯定。

  她認為,未來在四項議題(二次江陳會簽訂的空運、海運、郵件與食品安全四項議題)在年底逐一落實後,民眾與在野黨會看到,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簽署各項協議,交流衍生的各項問題得已解決。

  賴幸媛認為,兩岸互信與朝野在兩岸政策的互信與共識,會隨著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逐漸建立,兩岸互信與朝野互信是可以互相正面影響的。

  未來在與反對黨的溝通方面,賴幸媛則表示,“陸委會”是統籌大陸事務的機關,是政策溝通的平台,需要凝聚朝野共識。這樣的平台,除了民主機制中的“國會”監督外,也必須和社會各界進行相關溝通,包括與政黨在政策上溝通。政策面當然希望在野黨也能提出政策論述與主張,“陸委會”不只願意聆聽,也希望能與在野黨交換意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