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溫家寶為《科學》撰文:中國現代化前所未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31 16:41:31  


溫家寶在這篇社論中說,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工程。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在今天(10月3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撰寫了題為《科學與中國現代化》的社論(Editorial)。

  《財經網》報道,溫家寶在這篇社論中說,一部現代化的歷史,實質上也是一部科學技術進步的歷史。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造就了新的文明,催生了現代產業的迅速崛起,也深刻影響著國家間的強弱興衰。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工程。

  他首先列舉了中國基礎科學和技術創新在過去半個世紀取得的巨大成就:每年的國際論文總數和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載人航天、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等一批成果。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在全部製造業中的比重已佔到15%以上。

  接下來,溫家寶引用了16世紀英國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關於“科學的目的是改善人在地球上的命運”(referred to science as a means to improve mankind's lot)的說法。而如今,中國科學家發明的雜交水稻,累計推廣面積達到300多萬公頃,不僅成為解決中國自身溫飽問題的一把“金鑰匙”,也為世界糧食增產做出了貢獻。衛生與健康領域同樣得益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為了繼續鼓勵創新,中國政府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溫家寶解釋說,這份綱要注重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並把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此外,中國正努力掌握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加強這些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應用。

  溫家寶強調,中國科學技術的來來,從根本上依賴於今天對年輕科學技術人才的吸納、培養和使用。因此,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的核心是,不拘一格,海納百川,讓廣大科學技術人才特別是青年才俊脫穎而出,讓各種創新思維競相併發。

  他表示,中國要深化科學技術體制改革,調整科學研究的布局,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此外,提倡自由的學術爭鳴,優化學術環境,形成寬鬆活躍的學術氛圍,鼓勵探索,寬容失敗。

  談到國際科學合作時,溫家寶指出,科學無國界。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需要更加廣泛深入地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在科學技術上更有作為的中國。碰撞才能產生火花,交流才能豐富想象。許多中國科學家走向國際學術殿堂,在與國際同行的相互學習和借鑒中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為世界科學技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溫家寶還強調,要弘揚科學精神,在繼承中華文明優秀遺產的基礎上繁榮科學文化,在全社會形成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隨著中國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必將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溫家寶最後表示,他堅信科學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在當前國際金融動蕩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社會發展。要依靠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維護糧食和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我們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前景充滿信心,一個碩果累累的科學的秋天即將來臨,這對於人類共同的文明和福祉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補充說。

  9月30日,溫家寶在北京接受了《科學》主編、美國科學院前院長布魯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的專訪。訪談內容已於10月17日發表在該雜誌及其網站。

  八年前,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也曾經接受《科學》專訪並為該雜誌撰寫了題為《科學在中國:意義與承諾》的評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