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先驅導報評論:中國應大膽說出自己要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7 10:39:14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11月份全球金融峰會在即,回顧鴉片戰爭以來近兩百年的歷史,這還是中國首次完全憑借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對制定新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的發言權。

  國際先驅導報評論文章認為,在這場“美國製造”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亞洲和其他幾乎所有發展中或新興國家的聲音均異常微弱。世界只聽到“保爾森救市計劃”、“布朗國有化銀行行動”和“薩科齊倡導國際金融峰會”等歐美發達國家的嗓門。更令人關注的是,如果深入觀察和研究美歐在這場危機中的微妙立場,即可發現——一場爭奪未來金融和貨幣主導權的“准戰爭”可能激戰正酣!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動向在這場勢均力敵的貨幣戰爭中便身不由己地變得舉足輕重。

  歐洲等待中國的聲音

  歐洲方面顯然對亞洲寄予厚望。從此次亞歐峰會歐洲國家領導人幾乎傾巢而出即可窺一斑。法國總統薩科齊更是清楚,他所倡導的國際金融峰會如果沒有中國參與的話,將注定失敗。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實體,而亞洲則有著美國兩個主要債權國中國和日本,兩大洲人口佔世界幾乎一半、國民生產總值佔全球60%……種種跡象表明,歐亞攜手,將無疑有助於國際金融峰會勾劃出“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大致輪廓。回顧鴉片戰爭以來近兩百年的歷史,這還是中國首次完全憑借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對制定新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的發言權。

  歐洲之所以需要亞洲,最根本的原因是歐洲採取了與美國完全不同的危機應對方式,並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構建“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積極思考歐元、美元和亞洲貨幣之間關係的時候了。這與美國堅持絕對自由市場主義,特別是拒絕對金融資本主義進行規範化的既定方針,針鋒相對。亞洲何去何從,顯然將會在歐美平衡的天平上起到最終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發言權不需要用金錢來交換

  中國應該在國際金融峰會上如何捍衛自己的近期與長期利益,顯然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所謂“中國的發言權要用金錢來交換”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參與國際金融峰會並不意味著中國必須出資幫助美國救市。法國對這次金融危機的介入不可謂不深,國際金融峰會就是薩科齊總統的主意,但法國並沒有向美國投入一分錢。法國力邀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峰會,主要是需要中國參與共同“埋葬”以贏利為目的而瘋狂投機的國際金融現存體系,並共同構建新的金融與貨幣體系。

  “弱國無外交”多年來一直是一個誤區。弱國才需要外交。列強在歷史上從來都是頤指氣使,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弱國才需要在艱難的條件下進行生存博弈。今天的中國已非弱國,因此應該在歷史關鍵時刻,在清算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構建新的國際金融和貨幣框架之際積極參與,而非袖手旁觀,任由他人去制定規則,我們再去無條件地執行……

  目前,國際金融界對美元、歐元未來的走勢,特別是對擁有最強大外匯儲備的中國的人民幣,將如何在新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中各自扮演一個合適的角色,形成一種新的有利於各方的平衡,均心中無數。

  歷史拋給中國一個機會

  這是一個碩大的問號,如果說中國對此問題目前尚有爭議或觀念未成熟的話,至少有幾個領域是可以發出強烈信號的。

  首先,應該支持嚴懲危機始作俑者的倡議。目前只有法國總統薩科齊對此提出了相對明確的看法。如果不能將危機製造者繩之以法,就很難給未來的全球金融與貨幣體系樹立一個先例。那麼國際金融投機勢力仍然會找到足够的方法來追逐滴血的利潤。今天,人們越來越懷疑,次貸危機是有意行為,發行這一“有毒債券”者(目前已經被起訴,不過罪名是“虛假廣告”、“欺詐”等)得到了美國金融掌權者的支持。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開始著手調查。

  其次,應建議對目前的金融機制進行全面審視,重新制定更為健康的投資規則。法國總統薩科齊建議今後所有的資本投資均應“限制在實體經濟上”,而非以純贏利為目的的投機上。事實證明,沒有法律針對造成後果嚴重的金融投機行為進行制約、規範的話,金融投機行為就必然會不斷地製造出越來越嚴重的危機。目前全球股市的激烈動蕩,就是因為諸多金融投機手段均依然在運作,如買空賣空、期貨交易等等。儘管這些金融運作方式對經濟的發展一度有推動作用,但當其形成某種純以投機為目的的金融手段時,其性質就發生了根本變化。

  最後,由於貿易平衡的需求,可能中國仍須購買美國債券。但在爆發了全球金融海嘯之後,中國是否應以債權國身份要求某種擔保?美國政府可以擔保其銀行,何以不能擔保外債的償付保證呢?在這方面,已經出現很多建議,包括黃金擔保、用美國在華企業的股權擔保等等。有關方面是否應該認真思考這種可能性?

  歷史給了中國一個機會,就看中國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來回應歷史。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