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張銘清遇襲 台灣政治泰國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3 00:26:00  


 

  二,民進黨支持者趨向泰國民盟支持者的暴力化。暴力介入政治,反對者、在野黨以非正常的手段來衝擊、干擾、破壞及阻止政府政策的實施。

  在泰國民盟組織者的策劃、鼓動、教唆之下,民盟的支持者越來越瘋狂,越來越趨向暴力,開始是零星的,個別的毆打,最後是群體的、大規模的暴動。泰國警方與民盟支持者曾在曼谷發生嚴重的衝突,造成2人死亡,400多人受傷。9月2日,持有刀棍和其他自製武器的民盟支持者與反對者在曼谷的大街上追逐攻擊、廝殺,發生了16年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

  張銘清在台南被毆打的事件發生之後,陳水扁與民進黨的重要人物一再鼓噪打得好,民進黨主席含混表態,不知所云,打人者、施暴者振振有詞地說打人有理。如此這般,民進黨支持者今後在動用暴力方面必然會更加猖獗,與泰國民盟支持者一樣,暴力將成爲民進黨支持者的合法鬥爭武器。武器、流血、死亡,將成爲反對黨的代名詞。民進黨成爲名副其實的暴力黨,爲時不遠。

  三,台灣的民主政治趨向泰國的民主困境化。

  泰國陷入了“泰式民主的困境”,台灣則陷入了“台式民主的困境”。“泰式民主”的困境其主要特點是:國王一言九鼎,擁有絕對權威;執政黨(或執政聯盟)與反對派鬥爭異常激烈,雙方常陷入魚死網破式的對決,導致國家陷入週期性動盪。軍方僅效忠於國王而非政府,在黨派鬥爭達到無法調和時,常扮演“收拾殘局者”,發動政變進行“政治洗牌”,經過過渡期後重新舉行大選。而新的民選政府往往又會陷入新一輪惡性爭鬥,導致新的政變。這一現象就是所謂的“泰式民主的困境”。

  台灣沒有“國王”。但是有比“國王”影響更大的“台獨”,軍方暫時也未介入政治鬥爭,但是,軍方的不介入卻如介入,不支持統一,但是包容台獨,導致執政者的無能化。此外,其他方面,特別是政黨惡鬥是一樣的,是不可調和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方式,更導致台灣政局無法平靜。張銘清在台南被毆打,實乃民進黨在遏制馬政府對大陸開放政策而採取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的案例之一!馬政府的開放政策,可能會在民進黨的殊死一搏中退卻、殘缺、最後失敗。

  四,台灣的族群矛盾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

  衝突對峙,無法調和。這是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的寫照。如資料介紹:泰國人口約6300萬,其中約70%的是農民和城市草根階層。無論他信,還是沙馬均面向這部分民眾大力推行惠民政策,在經濟理念上強調刺激消費、鼓勵出口、大力吸引外資的經濟開放政策。這些選民成為他信和沙馬贏得大選的關鍵性支持力量。而占人口約30%的中產階級、知識階層以及地方世襲領主等,則對他信勢力一味“討好”基層選民、損害中上階層的利益不滿,他們有的受到“惠民政策”的衝擊,利益受損;有的則在政治上不滿他信、沙馬,認為他信和沙馬“利用小恩小惠收買草根階層,純粹出於選票考慮”。在人數上,他們處於少數,因此在每次大選中均難撼動他信勢力;但在經濟上,他們控制的財富占該國經濟的80%以上,在政治、經濟和輿論上影響力更大,因此每次他們“組織起來”,總能對以多數票當選的政府形成巨大衝擊。 

  實事求是地說,台灣目前不存在這樣的階級鬥爭,但是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族群的矛盾。陳水扁、民進黨下臺之後,繼續操弄族群矛盾,以擁有30%的中南部的支持者自居,繼續鼓動族群對峙、藍綠對峙、兩岸對峙,這也是陳水扁、民進黨唯一得以保存實力、鞏固地位的辦法,而且是見效的。可以作出結論,只要民進黨存在,台灣的族群矛盾就不可能徹底解決。台灣的族群矛盾必然會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必將長期困擾及惡化台灣的政黨政治、民主選舉、社會風氣。所以,即使馬英九、國民黨擁有70%的支持力量,擁有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主觀願望,在民進黨的衝擊之下,也未必能夠如願實現政治目標,甚至未必能夠保住政府的正常運作。危機四伏!

  張銘清副會長遭遇毆打的事件,應驚醒馬英九政府、國民黨以及台灣的社會精英以及廣大的民衆,如果無法遏制台灣政治的“泰國化”勢頭,台灣將淪陷為萬劫不復之地。也應驚醒大陸,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並不能獨立地解決台灣問題、兩岸關係問題,如果台灣政治不幸真的滑入“泰國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的阻撓。如何因應形勢變化,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不被打斷,大陸方面需採取更多的、更有力的、更有效的、更有利的對台政策和措施,需要新思維、新方向!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