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賴幸媛功虧一簀 誰之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6 09:30:44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台聯黨逼著“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必須三天內辭職,否則開除黨籍,結果賴幸媛考慮了三小時就宣布退出台聯,效率快到連台聯黨都有些難堪,只好拿“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自嘲。而賴幸媛頂著台聯黨員的身分接掌“陸委會”的種種紛擾,到這階段算是暫時畫上了句點。至於馬英九當初選擇賴幸媛所著眼的若干象徵意義,到這個時候似乎也沒人在乎了。 

  賴幸媛的故事,並沒有聽到太多人感到惋惜,反倒是實現了許多人的早先的預測,也可謂是生動地刻畫了台灣現今的政治實態:沒有人會阻止你尋求藍綠和解與對話的任何崇高意圖,但是很抱歉,結果並不會改變任何事! 

  還記得四、五月間,初傳出賴幸媛將接掌“陸委會主委”之際,引發藍營內部多大的波瀾?翻出當時的舊報紙,就知道馬英九與賴幸媛那時節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整個氛圍就形同兩岸關係即將栽在賴幸媛這樁人事任命上一般。 

  結果幾個月下來,兩岸出現了不少正面的結構性變化,賴幸媛的角色並沒有被特別突出,她的低調與少言,反而開始被綠營埋怨。藉著這次毒奶事件與陳雲林訪台的動員,賴幸媛的問題再度被端上了檯面,所被指責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她並沒有發揮預期中對大陸政策“踩煞車”的角色。 

  社論說,有趣的問題也是在這裡:賴幸媛在馬政府的團隊中究竟該扮演什麼角色?或者換個方式問:她究竟被期待扮演什麼角色?這中間當然有馬英九的期待,有賴幸媛自己的期待,還有台聯黨乃至所有綠營的期待。 

  如今賴幸媛倉卒退出了台聯黨,但台聯黨何苦非要將該黨僅存還留在檯面上的人物逼到要脫黨呢?僅只是為了一○二五的動員嗎?那也太小題大作了吧?如果說賴幸媛的言行不符綠營期待,那麼她該怎麼表現才符合期待呢?難道是要她隻身槓上馬英九、槓上“國安會”、外加槓上海基會,讓大家看到全新版的“海陸大戰”上演,讓媒體與政客大作文章?難不成賴幸媛最大的罪狀,是她徹底融入了馬政府的團隊? 

  從李登輝的“兩國論”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以來,近乎十年多的時光,兩岸關係幾乎整個停擺,“陸委會主委”也習慣上被設定踩煞車的角色,或在兩岸黑白臉中扮演黑臉。 

  講實在話,若是兩岸關係對立面大過對話面的情況下,甚或是在“兩岸議題”係純供內銷為主的情況下,這種對“陸委會主委”的角色認定或許是需要的。講再白一點,一個擺明以積極擴大兩岸對立為職志的“陸委會主委”,其實很容易做,完全不必考量任何兩岸間牽動的複雜歷史與政治糾葛,只需不斷發聲明激化兩岸對立即可。不諱言,這種對“陸委會主委”的設定相當扭曲。 

  社論說,當兩岸關係重回正軌,“陸委會主委”的角色可一點都輕鬆不起來。嘗試評估一下吧:停擺了十年的兩岸對話,有多少實質課題被擱置沒解決?經過這十多年,又追加了多少新生議題?要商議直航,要解除投資上限,要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要開拓台灣水果在大陸的市場,要評估大陸學生來台灣念大學的事宜…,這其間每一樁課題都盤根錯節,有一堆法令與措施需要去修訂、去草擬,有一堆部門職掌需要去協調,埋沒在這些事務裡,有可能會輕鬆嗎?一點都不會輕鬆。就算是碰到毒奶事件,“陸委會”需要儘快協商後續賠償的事宜,這些事情既不激情,也不聳動,就是得按部就班地做,賴幸媛會沒角色扮演嗎?當然不可能。 

  或許只能這樣說,台灣經過幾次的大選後,政治版圖或許出現某些調整,但藍綠對立的政治氛圍,卻是依舊頑強地維持原狀。賴幸媛接掌“陸委會主委”,原本是馬英九用來疏緩藍綠對立的橋樑,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但結果卻證明是兩面不討好。賴幸媛脫離台聯黨,不過就是再度證明,現階段的台灣,任何意圖跨越藍綠對立的嘗試,依舊還是徒勞無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