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中全會政策信號:新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3 11:01:13  


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到安徽農村考察。這是胡錦濤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村民關友江家院子裡同村民們親切交談,共商農村改革發展大計。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新華網昨天發表“新華視點”文章: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傳遞的政策信號。全文如下: 

  金秋時節,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圓滿閉幕。 

  這次全會的重要議題,是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這次全會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是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應邀列席了會議。有關專家認為,此舉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加廣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以使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更加科學、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契合8億農民的意願,表明了黨中央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堅定決心。 

  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是率先在農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必將因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而載入史册。 

  科學判斷:准確把握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會突出強調,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新形勢下,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總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貫穿了這一總要求。全會強調,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撑”;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一個“發展階段”、一個“關鍵時刻”、一個“重要時期”,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用簡潔的語言,科學概括了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對歷史方位的准確把握,是作出戰略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專家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鍵環節和突出矛盾,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認識和把握,意味著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意義更加重大、時機更加緊迫、任務更加繁重。農村改革仍然是我國改革的關鍵環節,農村農業發展仍然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礎。 

  目標任務:全面描繪農村未來美好圖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之時,我國農村的面貌將會怎樣?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6方面的基本目標任務,讓廣大農民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并明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措施,再到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專家梳理這一脈絡後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涉及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是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想的進一步細化,為8億農民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奮鬥目標。 

  全會還確立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并在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農村改革發展必須遵循的5項重大原則。專家表示,這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和5項重大原則的提出,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確保了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推進。 

  3大部署: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路徑圖”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 

  30年前起步的農村改革,使我國廣大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但我國農村的改革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無法適應構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緊迫要求;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難度加大;國際糧食供求形勢緊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力增大;農民持續增收的機制仍未完全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許多農村的面貌仍然較落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重道遠…… 

  “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3個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又有力應對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勾勒了一幅切實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徑圖”。 

  制度創新:夯實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已進入依靠制度創新的新階段。全會緊緊圍繞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圍繞農村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對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專家表示,全會提出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意味著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還將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全會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突出強調要“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著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堅守18億畝耕地這根紅綫,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各項制度。 

  ——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意味著我國將從農業投入、農業補貼、農產品價格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對農業這一國民經濟基礎和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 

  ——“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著眼於為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旨在從根本上破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基礎;“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於加強村民自治機制建設,不斷發展農村基層民主…… 

  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將從根本上優化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