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陳雲林訪台 民進黨可能分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7 10:50:39  


  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陳雲林十月底十一月初訪台,如今也成了民進黨十分棘手的燙手山芋,可能成為造成民進黨分裂的觸媒。

  社論說,正在快速增加影響力的變數是陳水扁。他最先倡議舉行大遊行,民進黨無可迴避。蔡英文原本的態度顯有保留,她的反應是:“遊行,不是剛遊行過嗎?”但是,隨著情勢的推移,似已把持不住。於是,現在的問題似乎變成:一、民進黨與陳水扁是否共同舉辦遊行?二、民進黨若排拒陳水扁參加黨辦遊行,陳水扁會不會自辦遊行?三、甚至,陳水扁會不會與黨同日舉辦遊行,進行拚場?四、或者,為避免拚場,民進黨是否宣布不舉辦遊行,但也不限制黨公職人員及黨員參加陳水扁的遊行。

  八三○大遊行時,陳水扁只稱“心與大家在一起”;如今的陳水扁已成相當氣候,他不會放過陳雲林來訪的題材,極可能運用這個情勢在街頭重建並鞏固他“台獨旗手”的地位。因此,也許可以研判:陳雲林來訪時,陳水扁不會在街頭缺席。

  如何因應陳雲林來訪,是民進黨的重大議題。蔡英文曾說,必須先建立論述及政策,亦即先辯明為何遊行,始能談要不要遊行?但是,如今卻被陳水扁奪佔了“議題設定”的主導地位,蔡英文及民進黨已失去了重建“論述及政策”的空間,即使設法重建,屆時亦必將淹沒在陳水扁的高分貝中。陳水扁正在快速累積實力之中,若與民進黨拚場遊行,恐怕有許多人會猜測:阿扁的場子也許會比民進黨熱。

  因此,社論指出,民進黨屆時真正的對手,其實不是陳雲林或馬政府,而是陳水扁。陳雲林來訪,對民進黨而言,其實宛如“四面楚歌”:一、民進黨是否仍將以明確的“台獨”立場面對陳雲林,並仍以“台灣國”標定其兩岸政策。二、民進黨中央與陳水扁可能面臨攤牌情勢:或被陳水扁就此“附身”不去,或設法切割?三、民進黨內部勢將陷入“挺扁/挺獨”的情感與路線的撕裂之中。四、民進黨勢須面對全體人民,就其對陳水扁、“台獨”及兩岸政策的基調作出交代。

  陳水扁面對可能長達三、四年或更長久的貪案訴訟,換句話說,民進黨也將至少必須與陳水扁進行三、四年的角力。陳水扁現在的策略是:他必須擁有一股社會力量作為他在訴訟及政治上的操作籌碼,包括預先醞釀未來要求特赦的街頭勢力;如今可見,這一股力量雖未必是民進黨支持者的大多數,但也絕非無關痛癢的少數。陳水扁把持了這股勢力,若在陳雲林來訪時將他們帶上街頭,即可差堪宣示他的戰略部署已告完成。於彼同時,當然亦宣告民進黨“去扁化”的完全失敗。

  正如蔡英文所說,面對陳雲林來訪,必須重建論述及政策。如今陳雲林來訪,倘若竟然反而鞏固了“扁記台獨”的地位,蔡英文如何向民進黨內改革派交代?又如何向許多仍對民進黨之改革尚有期待的人民交代?更如何向自己的良知交代?

  社論說,八三○遊行,也許可視為蔡英文的小勝利,因為她當時畢竟暫時壓制了“挺扁”的聲音;但是,如今陳水扁勢將運用陳雲林來訪,要把挺扁、挺獨及挾持民進黨“三合一”綁在一起,不啻實踐了他近日的豪語:“民進黨若沒有人領導,我願回來領導!”倘係如此,蔡英文就成了“沒有人”,而民進黨則在實質上又落回陳水扁的“領導”之中。

  蔡英文及民進黨的改革派,不必在意如何因應陳雲林,那些皆是表象;而必須面對陳水扁,更須避免民進黨就此淪為陳水扁今後數年一路打官司的政治籌碼。

  社論認為,陳雲林來訪,不論造成了民進黨分裂或造成了民進黨被扁挾持的定局,恐怕皆是蔡英文的黨中央無法承受之重。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