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曾強調“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圖為開國大典。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的發明權屬於誰
董必武在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談及國家名稱時曾提到:過去許多人撰文或演講都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黃炎培、張志讓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張奚若則以為不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論者說,1949年6月,為了確定新國家的名稱,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會上提出,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但與會的張治中表示了不同意見:“‘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復?不如乾脆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聽了覺得有道理,建議大家採納。
有些論者借此認定是民主人士提出了國名。然而,從上述事實看,中共領導人提出并使用這一國名的時間顯然早於他們。民主人士只是就已有的、出現頻率較高的國家名稱作了比較和選擇,并得到了政協會議的認可。也就是說,對於國家名稱,中共領導人心裡早有了大致的幾種方案可供選擇。由於需要經過民主討論,這件大事才沒有確定下來,而是提交政協會議討論。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才真正完成了新中國國名確認的法律程序。
二、國家名稱為何沒有“民主”二字
“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一度幾乎替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其爭論的關鍵就在於要不要加入“民主”一詞。
說起“民主”,中共歷史上曾經有過建立“一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建立“中華民主共和國”等類似用語,都曾提到“民主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對“民主”的提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東歐國家被統稱為實行“人民民主制度”的“人民民主國家”;歐洲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機關報以《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為名。可以想見,這種國際大環境,勢必對中共的領導層產生一定的影響。
然而,最後沒有加入“民主”二字,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兼及“人民民主專政”國體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能够最大程度地表達社會主義的國家屬性。而“民主”,在我國是與“專政”相對而論的。也就是說,既要“民主”又要“ 專政”,只提“民主”而忽略“專政”是不合適的。
另一方面,“人民”二字在新民主主義中國又有確定的解釋,特指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及愛國民主分子,從而“已經把人民民主專政的意思表達出來”。於是,正如周恩來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合乎國家的本質”,體現了“我們的國家是屬於四個民主階級的人民民主專政”。
1948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因此,必須注意到的是,無論哪一種名稱,都著重強調“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這是與中共領導人的一貫思路相吻合的。(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