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澳門日報:改革開放強國夢 中華復興為時不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1 12:08:09  


  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今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九周年的喜慶日子。澳門日報今天社評說,在國慶前夕,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無疑是新中國五十九歲華誕收到的一份最珍貴的生日禮物。

  二○○八年九月廿七日十六時四十一分,中國航天員翟志剛身穿國產太空衣飛出“神七”軌道艙,在茫茫太空中首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雖然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有點蹣跚,在太空僅逗留短短十多分鐘,但此舉足已寫下中國航太史的新篇章,永鑄中華民族史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廣大澳門同胞倍感自豪!

  社評認為,實現太空漫步,是中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沒有強大的國力,沒有先進的科技,要上太空探索星空奧秘及和平利用太空是不可能的。早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後的第二年,中國科學家們已拿出第一份載人航太計劃,這就是罕為人知的“曙光工程”。由於當時經濟基礎薄弱,工業製造水平低,“曙光一號”載人航太工程啟動不久,便無奈下馬。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載人航太的今天。”第一任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道出了中國航太事業屢攀高峰的根源。確實,沒有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就沒有中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就沒有“嫦娥一號”的探月計劃,就沒有翟志剛邁出太空的第一步。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國夢。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共中央作出了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大幕從此拉開,神州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計劃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從閉關自守轉為向世界敞開懷抱,並抓住了全球化浪潮,成功吸引世界先進技術和資金,發展現代製造業,“中國製造”行銷全球。

  社評指,二○○八年是中國改革開放而立之年。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速無人能敵——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八。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拉動幅度首度超過美國,這是自一九三○年以來美國第一次被超越。

  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使中國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一九七八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三千六百多億元;到去年,已近廿五萬億元,躍居世界第四位。如今,中國一周內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三十年前一整年所創造的財富。

  三十年前,中國許多家庭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三十年後,這些家庭有車有樓,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過去的三十年,四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個數字佔上世紀全球脫貧人口的七成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