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救市:拯救還是摧毀資本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9 12:02:00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東方早報日前刊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專欄作者喬新生的分析文章認為,美國政府將金融機構收歸國有,是害怕此次金融危機徹底動搖自由資本主義的根基,進而破壞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所以,美國不是在實行社會主義,而是在鞏固資本主義。全文如下:

  自華爾街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美國政府頻頻出手救市——注資最大的房地產信貸金融機構、收購風雨飄搖之中的華爾街投行,美國政府甚至向國會提交了一份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援助計劃。隨之,有西方評論家認為,美國政府已經摧毀了自由資本主義體系;甚至有人認為,美國已經“正式地跨越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紅綫”。(9月24日《環球時報》)

  西方一些投資者之所以把美國政府拯救金融市場的行為,看作是一種社會主義的行為,無非是把社會主義等同於國有制。美國政府收購金融企業的股份,是一種國有化的行為,這種行為被自然而然地被等同於社會主義。

  其實,美國政府將幾個金融企業收歸國有,與社會主義公有制風馬牛不相及。美國政府收購房地產信貸企業,只不過是在政府注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投資的力度,從而避免前期投資血本無歸;政府出面收購金融投資銀行,無非是兔死狐悲,害怕金融危機連累到自身的利益。當前美國政府的主要決策者,都來自於華爾街投資銀行,所以,美國政府決定收購華爾街投資銀行,不需要任何想像力,跟社會主義也沒有絲毫的關係。這只不過是美國政府少數人,為了拯救金融同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措施。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歐洲國家政府明確表示,不參與美國政府金融拯救行動。正因為這樣,當美國政府提出龐大的國有化方案時,美國國會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不少美國國會議員反對美國政府出面拯救商業金融機構,因為這樣做很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將納稅人的資金投入到少數金融機構之中,從而損害中下階層民衆的利益。

  西方一些金融投資家、政治家之所以會那樣判斷,不是他們不了解社會主義的本質,而是他們不願意看到昔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翻雲覆雨的商業金融投資機構,起死回生後繼續在國際金融市場興風作浪。美國政府將金融機構收歸國有,是害怕此次金融危機徹底動搖自由資本主義的根基,進而破壞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所以,美國不是在實行社會主義,而是在鞏固資本主義。

  不過,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至少印證了筆者的兩個觀點:當今西方各國的市場經濟都是虧損型的市場經濟,金融是轉移發展中國家利潤的最有效途徑。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重建世界貿易體系規則,但無論是關貿總協定還是世界貿易組織,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維護發達國家利益的烙印。近些年來,發達國家借助於服務貿易特別是知識產權談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發達國家服務產業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條款,後起的發展中國家長期處於生產鏈條的中下游,不得不以降低勞動力成本、污染環境為代價,爭取應有的國際貿易地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貿易分工越來越明顯,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和知識產權,而發展中國家生產工業制成品和農產品等初級產品。發展中國家依靠製造業和農產品出口賺取外匯,可是由於世界金融體系的規則制定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發達國家就可通過調整外貿結算規則、改變匯率政策、開發金融衍生交易產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將發展中國家獲取的外貿利潤轉移到自己手中。

  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的加工工廠,處於世界制造業的末端,既沒有掌握知識產權,也沒有掌握國際貨幣市場的話語權。中國通過出口工業制成品獲取的外匯,相當大一部分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實行美元貶值的貨幣政策,導致中國的債權損失嚴重。此次美國雷曼兄弟等一些投資銀行折戟沉沙,導致中國數家國有金融企業損失數億美元。如果不盡快走出傳統市場經濟的窠臼,改變不合理的國際貿易結算體系,掌握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主動利用國際貨幣市場規避商業風險,那麼,中國企業還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總而言之,美國此次金融危機再一次提醒我們,必須對國際經濟秩序有清醒的認識,認真研究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以便能在波詭雲譎的國際金融貿易市場中爭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